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锱铢斋编号读书笔记之八

(2014-05-05 16:25:14)
标签:

诗歌理论

禅宗

格言集

学科演进

文化

分类: 读书笔记

1】不着心源。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之二:“杜甫天材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元稹的《连昌宫词》虽与白居易的《长恨歌》齐名,但终是稍逊一筹,不过真要比离愁,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白居易也是写不出的,因为元稹经历得深。回到开头元稹那首论杜甫的诗,其中提到“心源”。《菩提心论》:“诸法无相,谓虚空相。作是观已,名胜义菩提心。当知一切法空,已悟法本无生。心体自如,不见身心。住于寂灭平等究竟真实之智,令无退失。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万德斯具,妙用无穷。”果如此等“心源”,又何“着”何“离”。

2】诗之用事。大致而论,宋朝诗人对于熟语和俗语的态度最为辩证。《东坡诗话》:“诗须要有为而作。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好奇务新,乃诗之病。”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诗恶蹈袭古人之意,亦有袭而愈工,若出于己者。盖思之愈精,则造语愈深也。”至明朝,已露畏怯,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按沿袭古人句,纵使语妙,杼山偷句,已有明条,云何换骨?”到清代,则更为不容,刘熙载《艺概·文概》:“诗要避俗,更要避熟。”陈衍《石遗室诗话》:“诗最患浅俗。何谓浅?人人能道语是也。何谓俗?人人所喜语是也。”当然,这只是大概去说,观袁枚《随园诗话》及方东树《昭昧詹言》,亦可见那种辩证。

3】妙具动寂。关于音乐,作为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的维特根斯坦有过生动的阐述,见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维特根斯坦笔记》。其中在1931年,他就谈到:“有些人认为音乐是一种原始的艺术,理由是它只有几个音符和节拍。然而,音乐只是表面上显得简单而已,它显示的内容是由音乐的实体来诠释的。从另一个方面讲,音乐的实体包罗着无限的复杂性,其他种类的艺术用各种外部的形式来提示这种复杂性,而音乐却将其隐匿起来。由此可见,音乐是一种最为成熟和精微的艺术。”在音乐的结构和情感方面,“各种情感伴随着我们对一首曲子的理解,类似于伴随着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流动的关照,与生活相映。

4】桥与流水。骆玉明先生所著《诗里特别有禅》,图文并茂,清雅深厚。第三章是《何处惹尘埃》,题目用禅宗六祖慧能法师自证菩提之语,可见主旨。骆先生讲到,禅宗早期,除了从达摩至慧能一脉,“还有许多僧人、居士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居士傅翕,以其特有的“机锋”触发听者的心灵,效果非同一般。傅大士流传很多作品,其中有一篇为《心王铭》:“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这已有慧能法师“何处惹尘埃”之意了,但都属于静观。而能动静互生的,还属傅大士的另一首偈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人如行舟,桥如水流。水流无限,彼岸依然。

5】寻找一种书。利希滕贝格《格言集》:“假如有一部十来册的著作,里面篇幅不太长的每一章都包含一点能为智慧提供养分的新东西,特别是哲学方面的,包含一些新的结论和比较广泛的见解,那么,为了拿到这部著作,我爬也会爬到汉堡去,只要我相信这样做之后我的健康和生命还够让我在闲暇时把它读完。”煌煌十册,实在不易,如果规模小点,可以发现有这些:帕斯卡尔《思想录》、吕坤《呻吟语》、室利阿罗频多《周天集》,宋元明理学家的文集等,当然,还有利希滕贝格的《格言集》。西方哲学偏重形式逻辑系统,这样的书不多,而中国自古以来看重的是辩证逻辑系统,深思精研的学者,大多有此类著述。

6】学科演进。廖炳惠编著的《关键词200:文学与批评研究的通用词汇编》,繁复中有线索明晰照映。针对“比较文学”这个条目,作者分析道:从18世纪歌德提出“世界文学”的理念,“比较文学”开始作为一门具体学科出现,这时主要“强调跨国界文学间的交流与影响”,然后“慢慢变成跨文类、翻译与理论的比较研究,走向所谓的世界文学、文化研究以及翻译理论的研究”等,再到“比较强调翻译理论、跨学科比较,尤其是艺术、美术、音乐、建筑对文学的再现方式”等,继而是“晚近的文化研究又让比较文学研究有了新的转折”,但问题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较文学’究竟是有其新生命,还是已经死亡?”。当外延无限扩展时,内涵也就完全消解了,内与外,就像精神与物质,是有限的互生。

7】布莱克书店。英剧《布莱克书店》,非常滑稽,却非单纯的搞笑,与《唐顿庄园》完全是两种风格,美剧就很少出现这种局面。《布莱克书店》对于书籍本身的趣味表达得不太充分,这或许也是编剧有意为之,书籍、书店、店主、店员、只来看书的、只来买书的、又看又买的、书店的邻居等共同构成一片风景。近日,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海淀千家实体书店去年几无盈利。”海淀区作为北京学府和研究机构最为集中的地方,肯花钱买书的人一定不少,为什么不能打开局面?难道仅仅是因为网上书店的冲击,在价格方面,网上书店肯定有非常大的优势,起码现在是。但实体书店所应附加的其他价值,现在基本上没有体现出来,否则局面不会这么被动。

8】模拟的限度。高考真题之所以被许多老师奉为备考的最佳资料,正因为这是由专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而设计出的,有度可循,循序渐进。最怕的就是一些模拟题,又偏又怪,打击信心。记得自己以前的一个同桌,吃透课本,什么资料也不买,成绩却能位列前茅。在社会上,在每一个领域,都有这样悟性好的人。每一个人,也必定有属于自己的领域,身处其中,劳而不累,无怨无悔。能找到自己的这个领域,又何必在乎那些模拟,有些考验是为了锻炼,有些则是摧残,有些伤痛能够弥合,有些则是永怀感伤。尽快认清哪些是有意义的锻炼,那肯定是适合自己的领域,然后就避开那些模拟,直寻生命的真题吧。

9】越轨的笔致。相对于从种种外部因素来分析,赵园老师在《论萧红小说兼及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特征》中采取的是“从文字组织到结构”的“认识秩序”,这个时候,“首先进入我的感官,触发了我的感觉,使我呼吸其间的,是萧红的文字”,而“她作品中的一切:情绪、意念等等,无疑是借诸这原初的物质形态而诉诸我的审美感情和认知活动的。”正如赵老师所说,萧红“所使用的那种语言是经不起转述的”,因此我也只好抄下几句了: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老师觉得,这“几乎是无以复加的稚拙,——单调而又重复使用的句型,同义反复、近于通常认为的废话,然而你惊异地感到情调正在其中,任何别种‘文字组织’都足以破坏这情调。这也许就是鲁迅所说的‘越轨的笔致’?”

鲁迅先生在给萧红《生死场》的序言中曾称其“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百度百科里对“笔致”的解释是:“书画、文章所表现的情致格调”,鲁迅在序言中所说的那段话,意在说明萧红善于描绘静态的事情和风景,是“无我之境”,虽然其中充盈着萧红的自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曾分析:“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这“越轨的笔致”正是萧红的优美。

10】史家绝唱。“无我”的历史,其实也不优美,更谈不上宏壮。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有篇文章:《司马迁和班固》,其中有句:“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romanticism)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读过《报任安书》和《史记·孔子世家》的朋友,恐怕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其说司马迁是孔子的信徒,不如说他将孔子从庙堂转向生活。看看《孔子世家》里的这个场面: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当然厉害得多,但也可爱得多,这是神气拘逼的腐儒不可想象的。信徒是宗教的指称,中国有儒家,实无儒教也,幸好没有。

    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相信有一天这绝唱会有人继续唱下去,唱得更为丰富,更为动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推移
后一篇:风景的系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