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读诗经(八)

(2012-10-31 13:26:09)
标签:

诗经

微读

相期云汉

国学经典

文化

分类: 散文

《微读诗经》(141),《东门之杨》里的明星煌煌。《毛诗序》:“《东门之杨》,刺时也。昏姻失时,男女多违,亲迎女犹有不至者也”,孔颖达认为这个“不至”是最终没来之意。来到东门的杨树旁,听叶子发出沙沙喧响,约会的时间定在黄昏,现在启明星已闪亮。朱熹认为这是“男女期会而有负约不至者。”

《微读诗经》(142),《墓门》里的谁昔然矣。《毛诗序》:“《墓门》,刺陈佗也。陈佗无良师傅,以至于不义,恶加于万民焉。”王先谦认为这首诗源自《列女传》,讲的是一个叫辩女的采桑女,如何摆脱晋国大夫解居甫纠缠的故事。墓门边上有酸枣树,用斧头去砍它,那人是不善,国人知道他,从前就这样。

《微读诗经》(143),《防有鹊巢》里的中唐有甓。“唐”指的是朝堂前的大路,“甓”指砖瓦,朝堂前的大路是用砖瓦铺就。同样显得不可思议的,是邛有旨苕,“邛”指山丘,“苕”是水草,山丘上竟长着水草。《毛诗序》认为这是讥刺宣公,因他屡信谗言;朱熹则认为这是男女之间不信任,所以才轻信谎言。

《微读诗经》(144),《月出》里的劳心悄兮。《毛诗序》:“《月出》,刺好色也。在位不好德,而悦美色焉。”可读着又不像,看“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亮出来了,她也款款而至,靓丽的姿影如梦如幻,这越发让我感到忧劳与不安。朱熹认为:“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辞”,确实。

《微读诗经》(145),《株林》里的从夏南。《毛诗序》:“《株林》,刺灵公也。淫乎夏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这首诗才是真正的“刺好色也”,陈灵公最终被夏姬的儿子所杀。“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郑笺》和《诗集传》也认同这种观点,株林里的事情,终究大白于天下。

《微读诗经》(146),《泽陂》里的寤寐无为。“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池塘的边上有蒲草与荷花,她就站在一旁,盈盈伫立,我却满怀伤心,接近不得。“寤寐无为,涕泗滂沱”,睡着醒着都已不管用,伤心的眼泪要落下。《毛诗序》和《郑笺》认为是讥刺陈灵公,朱熹相信是表达相思。

《微读诗经》(147),《羔裘》里的岂不尔思。最后一节是:“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穿着如脂般的羔裘,在太阳底下享有着光辉,难道不想念您吗?心中早已充满伤悲。这首显然不是表达相思了。《毛诗序》认为这是因为桧国很小,而君王“逍遥游宴,而不能自强于政治,故作是诗也。”

《微读诗经》(148),《素冠》里的与子如一。第一节:“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幸好还能看到那带白帽子的人,现在已经消瘦得不成样子了,忧愁至此啊!第三节:“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还有那白蔽膝,也看到了,愿与您共此忧伤!这首诗被认为是关于丧礼或忠心的。

《微读诗经》(149),《隰有苌楚》里的夭之沃沃。《毛诗序》:“《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无情欲也不好。《诗经原始》认为这首诗是在描写桧国被攻破,民众惊慌逃亡的情景,特别是那些大户人家,道德经所谓:“多藏者必厚亡。”洼地里有羊桃,初生时的无虑多美好。

《微读诗经》(150),《匪风》里的怀之好音。第一节:“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矣。”不是风吹,也不是车开得快,是美好的时光已消逝。第三节:“谁能烹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谁到周天子那里去,捎个信,告诉他们惜福,《毛诗序》:“国小政乱,忧及祸难而思周道焉。”

《微读诗经》(151),《蜉蝣》里的衣裳楚楚。《毛诗序》:“《蜉蝣》,刺奢也。昭公国小而迫,无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朱熹认为那些没有长远眼光的人,其存在就像蜉蝣的羽翼,楚楚可爱,但也很快消殒。“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这鲜亮的外表,毕竟不能依靠它。

《微读诗经》(152),《候人》里的不称其服。《毛诗序》:“《候人》,刺近小人也。共公远君子而好近小人也。”“共公”指曹共公,是曹国历史上非常不靠谱的一个国君。《左传》记载,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曹国的时候,共公竟然在重耳洗澡的时候上前观看,后来被成为晋文公的重耳大肆奚落:你怎么解释!

《微读诗经》(153),《鸤鸠》里的淑人君子。《毛诗序》:“《鸤鸠》,刺不壹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壹也。”鸤鸠是布谷鸟。“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布谷鸟在桑树上,善良的君子们,就像它的七个孩子一样,形貌统一,内心团结,这真是可以学习的楷模啊。

《微读诗经》(154),《下泉》里的忾我寤叹。忾是叹息之意,忾我寤叹是指醒来只有长叹。“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那寒冷的泉水浸泡着稂草的根,我醒来同样感受到了这凉意,真思念周朝的京城啊。《毛诗序》认为这是“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

《微读诗经》(155),《七月》的嗟我农夫。《诗经原始》:“《豳》仅《七月》一篇,所言皆农桑稼穑之事,非躬亲陇亩久于其道者,不能言之亲切有味也如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好在:“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微读诗经》(156),《鸱鸮》里的风雨飘摇。这首诗从头到尾都用比喻,情感愈隐藏,愈显得灼热。“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鸱鸮是猫头鹰,已经抓走了我的小鸟,又要毁坏我的巢,我已经病倒:“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叫天天不应!

《微读诗经》(157),《东山》里的零雨其濛。“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去东山,用了很长时间,现在回来了,天上飘下迷濛的小雨。“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但愿再也不要征伐了。“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士兵已经累得在战车下睡着了。

《微读诗经》(158),《破斧》里的亦孔之将。将是美好的意思,亦孔之将就是也会得到安康的意思。“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不仅损毁了我的手斧,连我的方孔斧也折坏了,战争多么惨烈,周公好不容易才平定这场叛乱,战士们也因此才能欣然还家,享受那种平静。

《微读诗经》(159),《伐柯》里的取妻如何。“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没有斧头,斧柄是做不成的,没有媒人,妻子也娶不过来。“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做斧柄有经验可取,媒人则要看她治家的本领。《毛诗序》认为这是“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

    《微读诗经》(160),《九罭》里的公归无所。正如《诗经原始》所说:“此东人欲留周公不得,心悲而作是诗以送之也。”周公就像一条大鱼,东邑就像捕小鱼的细网,罩不住啊。“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这样好的人是挽留不住了,但愿他有好的去处,能施展抱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