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读诗经(五) 

(2011-06-11 14:42:13)
标签:

微读

微读系列

诗经

文化

分类: 散文

《微读诗经》(81),《羔裘》里的孔武有力。这首诗更像《毛诗序》里所讲的:“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风其朝焉。”《郑笺》:“言,犹道也。郑自庄公而贤者陵迟,朝无忠正之臣,故刺之。”那个不顾自身安危的君子,曾担当要职,现在只能让人怀念了。如此正直的品质,拿什么来修饰,看那润泽精美的羔裘。

《微读诗经》(82),《遵大路》里的执子之祛。祛是袖口的意思,拉着袖口不让他走。诗的每一节的最后一句分别被译为:“不要讨厌我,不要快抛弃旧情啊。”“不要嫌我丑啊,不要很快抛弃好朋友。”这就有点矛盾了,旧情和友情还能相通?《毛诗序》认为这是国人在思念有德的君子,有这么微言大义吗?

《微读诗经》(83),《女曰鸡鸣》里的与子偕老。不会背这首诗,《诗经》等于没看。如果说《关雎》是初恋,《草虫》是热恋,这一首则是赞美幸福的婚姻了。如果两个人的世界都是像这般美好,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幸福或许只是这些简单的场景,大悲大喜有时真是身不由己,最宝贵的是平凡的心灵。

《微读诗经》(84),《有女同车》里的颜如舜华。舜华指木槿花,一起同行的姑娘就是这样美丽。她不仅容颜姣好,性情也温和娴雅,像玉佩那般引人注目。诗里又出现了“将翱将翔”,上一首也有,不过那是射猎用的,而这里是赞美的前奏。《毛诗序》和《诗经原始》均认为此诗意在讽刺,从诗里却是看不出的。

《微读诗经》(85),《山有扶苏》里的欢喜冤家。《毛诗序》认为这还是讽刺之作,《诗经原始》则上升为“是非混则妍媸莫辨”。其实连朱熹都说了,这是“男女戏谑之辞”,余冠英也谈到这是“写一个女子对爱人的俏骂”。“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样的节奏和语言,一定是恋爱中了。

《微读诗经》(86),《萚兮》里的有谁来和。《毛诗序》:“《萚兮》,刺忽也。君弱臣强,不倡而和也。”《郑笺》:“不倡而和,君臣各失其礼,不相倡和。”严粲认为:“此小臣有忧国之心,呼诸大夫而告之……患无其倡,不患无和之者。”余冠英则相信:“这是写女子要求爱人同歌。”但好像没这么浪漫。

《微读诗经》(87),《狡童》里的不与我言。《毛诗序》:“《狡童》,刺忽也。不能与贤人图事,权臣擅命也。”《郑笺》:“权臣擅命,祭仲专也。”诗中的“不与我言”、“不与我食”,乍一看,真像朱熹所说的,“是男女相怨之诗”,但君臣知遇又常被喻为男女相和,如唐太宗看魏征,这也是需要留意的。

《微读诗经》(88),《褰裳》里的岂无他人。君与臣的关系,毕竟和男与女的不同,古人将其并列在一起,终究是含有无奈之意的。对于《褰裳》,当然也可以向上一首那样来阐释,但总感觉不太自在。“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想不想,自己看着办吧,不要以为只有你一个!

《微读诗经》(89),《丰》里的俟我乎巷。《毛诗序》:“《丰》,刺乱也。昏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叔、伯是古代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称呼。心上人,为何不驾车与我同行?记得以前你在里巷等候,是我没有跟着一起走,直到后来时常悔恨。

《微读诗经》(90),《东门之墠》里的其人甚远。这首诗只有两节,前后就像一场对话。第一节说东门的地真平坦,茜草在土坡上生长着,她的房屋离得其实很近,但人却难以靠近。第二节说东门那边有栗树,树下有人家,谁说我拒人千里,是你一直若即若离。这样的诗就不用再看谁的注疏了,慢慢读着就可以了。

《微读诗经》(91),《风雨》里的既见君子。《毛诗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这个解释太好了,饶有深意。风雨凄凄,寒冷的感觉已袭上心头,这时一想到那人的勇气和坚持,真是让人温暖和感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似祖逖,闻鸡起舞,可雪国耻!

《微读诗经》(92),《子衿》里的悠悠我心。这首诗其实很像《东门之墠》,表达的是爱慕的意思,而《毛诗序》和《诗经原始》则认为这是在希望学校和学者在乱世中不致飘零。“衿”就是郭璞所说的“衣交领”,不必刻意往学子那里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看到这句话时,的确是想到了人才的可贵。

《微读诗经》(93),《扬之水》里的终鲜兄弟。扬之水,是激扬的水的意思。如果不能抱成团,不能凝聚成一股力量,那就渡不过激流险滩。历经风雨,发现还是“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只有我和你,才能彼此信任,别人的话一定要谨慎去听。只有兄弟般的情谊,才能在危难时相互扶持。

《微读诗经》(94),《出其东门》里的有女如云。《毛诗序》:“《出其东门》,闵乱也。公子五争,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诗三家义集疏》:“诗乃贤士道所见以刺时,而自明其志也。”出了东门,只见姑娘多如彩云,令人倾心的还是那位身着白衣青巾的。素洁的光彩或许更加持久热烈。

《微读诗经》(95),《野有蔓草》里的有美一人。《毛诗序》:“《野有蔓草》,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不期而会,就像注定的爱情。安定平和的生活,能不能也像这样,不知为何就全然幸福了,而不用那样辗转相求。“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微读诗经》(96),《溱洧》里的维士与女。这首诗读起来就像一个约会。溱水和洧水已经满满的了,而且清亮澄澈,小伙子和姑娘刚刚将兰草拿在手里。姑娘说,要去看看吗?小伙子答,已经看过了,但还是再去一次吧。在洧水的外面,正在搞单身派对,那戏谑的样子多么好笑,如果看上了谁,就赶紧赠送芍药。

《微读诗经》(97),《鸡鸣》里的阵阵催促。方玉润《诗经原始》:“此正士夫之家,鸡鸣待旦,贤妇关心,常恐早朝迟误有累盛德。”这首诗的前两节是妻子先说,丈夫作答。快起来吧,鸡都叫了,天已经亮了。那明明是苍蝇,亮的是月光,继续睡。最后一节是丈夫先说。快点一起做梦吧。会都开完了!还想睡!

《微读诗经》(98),《还》里的及时解围。《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讽刺哀公的,认为他好田猎,将庄稼毁了,政事也废了,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则认为这种说法无根据,应该解释为猎人们在互相称誉。反复去读,感觉这两种说法都不靠谱。这好像只是一个女子在对喜欢的人说:幸好你将那些追我的人赶跑了!

《微读诗经》(99),《著》里的俟我于堂。《毛诗序》:“《著》,刺时也,时不亲迎也。”《郑笺》:“时不亲迎,故陈亲迎之礼以刺之。”热闹幸福的结婚场景,也只有在好的世道才能看到,饥寒交迫、人情浇薄的日子,是没有心思去馨享生命的。她在门屏间等我,帽沿缀着琼英,她静静地等着,是这般美好。

《微读诗经》(100),《东方之日》里的不离左右。《毛诗序》:“《东方之日》,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礼化也。”《诗三家义集疏》:“韩说曰:‘诗人言所说者颜色盛美,如东方之日。”那个美丽的姑娘,像东边的太阳一样光彩照人。她在屋中等候,隔门相望,然后踏着轻盈的步子,欣然同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老字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