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话庐山王成宗(长沙)

标签:
历史 |
回顾历史话庐山
王成宗(长沙)
位于江西九江南面的庐山,是一座中国名山。笔者因开会、出差,有幸两次旅游庐山。那雄峻奇特的青峰秀峦,瞬息万变的云海烟岚;那千姿百态的异国别墅,飘银洒玉的奔泉飞瀑;还有那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使人流连忘返。
据史书记载,周朝匡俗曾在庐山隐居;自东晋以来,多代帝王将相,在庐山先后兴建寺、庙、宫、观300多处,庐山成为中国佛教中心之一;公元五世纪,南朝道教禅师陆修定在庐山编撰藏道经1200卷;司马迁登临庐山后,将庐山载入《史记》;李白曾在五老峰下读书赋诗;白居易曾在花径咏桃花;岳飞在此葬母;李时珍到此采药;徐霞客上山考察;王羲之曾在归宗寺洗墨;陶渊明曾在温泉附近栗里村居家;周敦颐和朱熹曾在白鹿洞讲学;王阳明曾在舍身崖散步。苏轼、袁枚、王安石、黄庭坚、陆游、范仲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李四光等1500多位文坛巨匠亲临庐山,留下诗词4000多首;山上历代名家书法、碑刻也均有很高艺术价值。历史造就了庐山,文化孕育了庐山。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公布,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旅游庐山两次,笔者感受最深的,还是“政治名山”。
相传夏禹王疏九江来过庐山;秦始皇南巡时登过庐山;朱元璋与陈友凉大战鄱阳湖时,屯兵饮马庐山。文天祥等名人战将也曾到庐山游历。特别是近代以来,庐山成为政治风流人物活动的圣地。
庐山风景奇秀,古迹棋布,加上夏季凉爽宜人,曾经是国民政府的“夏都”。从1926年至1948年。蒋介石一生共18次上庐山,山中还有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的别墅。笔者曾经参观过,并拍摄了照片。国民政府在庐山先后召开过11次“庐山会议”。
1937年夏,卢沟桥事变后,周恩来两次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撰写了著名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当年7月17日,蒋介石受中共影响,在庐山发表了有关抗日的“最后关头”演说和严正声明。他指出:“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鲜为人知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这座名山上还发生过一场令人荡气回肠的庐山保卫战。1938年武汉大会战时,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冈村宁次,带重兵攻入九江市区。冈村宁次想一睹庐山风光。7月下旬,江西两个保卫团3000多官兵,奉命坚守庐山近9个月,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了200多场大小战斗。守军利用崇山峻岭有利地形,消灭了大量日军。守军官兵也牺牲过半。抗日壮士们慷慨赴难,用生命践行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壮举。2007年在纪念抗战70周年时,当地政府重建了庐山抗战纪念碑,勒石永志。头次旅游的第三天上午,笔者特意到小天池,在革命烈士墓前三鞠躬,以茶代酒,敬洒了三遍,以示缅怀先烈。
1959年7月至8月,1961年8月至9月,1970年8月至9月。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过三次重要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都多次到庐山,许多政治名人与庐山有关。毛泽东观看仙人洞后,挥笔写下名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正是这些重要历史和伟人们的故事,使得庐山的“政治气息”十分浓厚。
(13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