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防流感
(2016-11-28 09:58:53)分类: 百姓养生 |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季,以常形成世界性流行为其特征。此症传播力极强,在小儿中传播亦很快,且易引起肺部感染。流感最大的特点为突然发生与迅速传播。传染途径是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内所含的大量病毒,可借飞沫传染他人,患者最初2-3日内传染性最强。流感临床表现常突然发病,出现头痛、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两眼胀痛,四肢疼痛,疲乏,有时眼结膜充血,鼻塞、流涕,咽喉干痛,小儿常有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时发生惊撅,也有一部分人不显示任何症状,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大都减少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减少显著,淋巴细胞相对升高。
流感与普通感冒有啥区别?
普通感冒起病较缓,发热不超过39℃,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胸闷等比较明显,而全身中毒症状如头痛、全身酸痛、畏寒、发热等轻轻,且传播也慢。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9℃,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传染性强,往往会在短时期内使许多人患病,容易引起肺炎、中耳炎、鼻炎等并发症。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讲,流感可引起肺炎,是导致大量流感老年患者死亡的原因。孕妇是流感的特殊易感人群,在怀孕期间感染流感病毒后,因高热可能会给胎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还有自然流产的危险。儿童患上流感后,高热很容易引起小儿嗜睡或惊厥。
中医养生防流感:
中医认为感冒俗称“伤风”,是常见的外感疾病,常因气候骤变,冷热失常,外邪乘虚侵袭,酿成感冒。中医临床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中医对于治疗流感最好的办法是服用汤药;因为其针对性强,很少有副作用,从临床看,退烧、止咳、利咽等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平时生活中,患感冒后,首先应区别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及其它病源感染,选择有针对性药物治疗。许多人有一误区,只要发烧、咳嗽就吃抗生素,有的医生也不加以区别而开许多高级抗生素,其实在病毒感染初期抗生素不起作用,如病后期防止细菌感染,可选用一般抗生素即可,而不必用高级抗生素,这样既达到了治病的目的,又防止了抗生素的滥用及浪费。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中医认为人体的抵抗力为“正气”,一切致病菌为“邪气”。当人正气充足时就是抵抗力强盛的时候,任何邪气就不可能使人患病,这就体现了养生防病的重要性。而预防流感也不例外。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 每天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
二. 加强运动不可少。
三. 饮食荤素搭配勿偏食。
四. 精神放松勿过劳。
五. 中医中药可预防流感。如何正确常用中成药?
感冒清热颗粒(感冒冲剂):
用于风寒感冒以头痛、发热、恶寒、身疼、鼻流清涕、咳嗽、咽干。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作用。用法:开水冲服,一次一袋,日二次。(有无糖型)
用于风寒感冒以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关节酸疼、咽喉肿痛。有散风解热的作用。用法:一次2—4粒,日二次。
银翘解毒颗粒:
用于风热感冒以头痛、咳嗽、口干、咽喉肿痛等。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法:开水冲服,一次1一2袋,日二次。
双黄连口服液:
用于风热感冒以发热、咳嗽、咽痛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法:口服,一次1支,一日三次。
板蓝根冲剂:
用于病毒性感冒(流感)咽喉肿痛等为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风寒感冒不宜使用。用法:开水冲服,一次一袋,日二次。
清开灵颗粒:
用于病毒性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气管炎的高热不退等。用法:开水冲服,一次1一2袋,日二次。
以上中成药要根据每人体质不同、有无慢性病等情况尊医嘱服用。
中医有句名言:“将至不至,必有瘟疫流行。”说的就是冬季到来后天气不正常,该冷不冷,该下雪不下雪,这就有利于细菌、病毒的繁殖,人们就要多注意了。所谓“瘟疫”就是指一般的传染病,其中包括流感。此时人们应该注意什么呢?除了上述做好以外,还可以使用中药预防:一是用生贯众3-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3日。二是菊花30克,水煎服,每日2-3次,连服一周。还有北京中医医院近年来做的“流感合剂”也有预防的作用。以上方法多在流感已有发生而自己又未感染之时用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