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养生万问----生活篇

(2015-09-03 08:32:28)
标签:

健康

分类: 漫话中医

89、白露时节在衣着上应注意什么?

    白露时节早晚气温偏凉,中午气温较高,出现昼夜温差较大,因此,早晚宜穿长袖,注意保暖,中午天气热时可适当减少衣物,夜间睡觉时注意盖好被子,避免受凉,尤其是腹部要注意保温。

90、白露时节如何预防秋燥?

    燥是秋季的主气,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中国自古有燥令伤肺之说。秋燥又可分为温燥凉燥,前者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见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但无论温燥还是凉燥,其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可表现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甚至流鼻血或咯痰带血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干燥症

91、秋季养肺润燥如何补水?

  润燥是秋季养肺的大法,落实下来,其首要之处是饮食上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干燥的秋天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所以秋季的补水量要更多。平时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每天最好在清晨和晚上临睡之前各饮200毫升,白天两餐之间各饮水800毫升,以使肺脏安度金秋。

92、何为秋季的物补心补 

入秋后,气候干燥,正确补养身体可以防病治病。秋季补养,既要重视物补,又要重视心补物补,即进行食补、药补,这是有形之补。对一些体弱者,尤其是老年人血虚气衰,生理机能减退。秋补应选用一些防燥护阴、滋肾润肺的平和滋补品。对易出现口舌生疮、口鼻干燥、咽喉肿痛、干咳无痰或少痰、便秘等秋燥伤身症状者,可使用清肺、润肺、止咳的中药,如杏仁、沙参、蛤蚧、核桃仁等,以补肺养肾纳气;心补,是指进行精神调摄,这是无形之补。一是持乐,即保持快乐、轻松的心态。面对草枯叶落、万物凋零、繁景将逝的深秋,切不可陷于凄凉、沉重垂暮的伤感之中。二是作乐,即积极地参加一些琴棋书画、花卉盆景、写作、垂钓、养鸟养鱼等情趣活动。三是寻乐,即加强体育运动,动于乐,在运动中寻求增强体质的喜悦,培养不畏艰险、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