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文化的魅力所在(一)

(2011-01-07 15:43:57)
标签:

杂谈

分类: 漫话中医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四大发明妇孺皆知,而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史,更是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代表和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创造了世界科学史上的两个奇迹,一个是历史的奇迹,中医为中国人民繁衍生息的医疗保驾护航;另一个是现实的奇迹,为那些患有疑难怪病的病人解除痛苦。也许有人要问,中医是什么?我们说中医是朴素的辩证法,是劳动人民经过两千多年以来积累的与各种疾病做斗争经验的总结,中医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同时也是具有最完整理论体系的科学,它的理论对其它学科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古老的中医

    谈到古老的中医,许多人都是望尘莫及的,而对中医的认识与继承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重视的,这是因为中医的博大精深。如对疾病的认识,中国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在甲骨文中就记述有20余种疾病,如疾目、疾耳、疾齿等。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记载了疾、狂、朦等病症约十几种。种种疾痛古人是如何对治的呢?一是药味,二是针砭,三是按摩,四是灸法等等。再有就是咒祝,即所谓巫医。

在《山海经》里有这样的话:“医源于砭”。砭即砭石针,一种楔形石块。可以刺激穴位或排脓、放血。在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专著《黄帝内经》中谈到了砭石的发明和发现。甲骨文的发现曾轰动了世界,“文字之光照千古”。甲骨文是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人称“殷墟”。殷墟还发掘出了一套玉制鱼型刀。对于这把刀的用途,文博中人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是刻刀,而另一种意见认为是“饰品”。

有一篇报导,80年代末期的一天,在北京亮马桥经营收藏品市场,接近中午时分,来了一对带有河南口音的夫妇,向小贩兜售物品。其中有两件玉器用一张纸包着,意见即上述的鱼型刀,另一件竟是砭针。两块玉是用同一块青白和田玉制成,沁色也相同,可见是在同一地出土。砭、刀一同出现,似乎可说明二者都是医具,那么殷墟出土的那把鱼型刀自然也是医用之刀了。

    古时也有外科手术,最初手术用的器具是燧石所制。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结果令人惊叹:燧石制的手术刀其锋利度超过钢制手术刀数十倍!用它切割眼球、心脏,术后恢复期较之钢刀要短许多天。因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创面,用钢刀,创口呈撕裂状,而石刀,则几乎是分割的。燧石硬度大约在7度,玉低其半度左右,因此玉质刀砭不但在硬度上占绝对优势,器具消毒上也要优于金属。

在追溯中药学的历史可知,“世间百草皆入药”,是人类逐步认识自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产物。这在《史记》中可以找到证明:“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神农氏生活的时代大约是中国原始社会的农耕时代,虽然神农氏究竟是为了寻食还是寻药而尝百草这一点仍有疑问,但它都生动地说明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对自然的认识基础上的。因此炎帝神农氏与黄帝、伏羲被后世共尊为中华医药始祖。

古人以自然之物为医药宝库,使中医中药有取之不尽、永不衰竭之感。成书于汉代的第一部中药书,后人托名神农炎帝的《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被后人并称为中医药学的三大经典。《神农本草经》总结了东汉以前的药物学知识,不知是否与人认识自然有关,全书按照一年365日之数,收载了365种药物;又按照天地人三才的布局,创造了上中下三品(药物毒性)分类法。北宋四川名医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是一部本草史上划时代的巨著,其中共记载药物1748种,医方3000多首,使本草学在宋代形成了一个高峰,直到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首)问世后,它的作用才稍微减弱。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评价说:“12、13世纪的《大观经史证类本草》(北宋大观二年校正刊行的《证类本草》),要比15、16世纪早期欧洲的植物学著作高明得多》。”时至今日,不管是历代中医的名家论著,还是中医辨证思维的深入人心,都是世界上任何学科不能比拟的。它的魅力所在,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探索收藏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