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价值: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自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都有“生姜治百病”之说。生姜的营养保健价值非常高,因而在民间广泛应用。
降逆和胃,温胃止呕:
传统中医认为,生姜具有温胃降逆、和胃止吐作用,用于各种呕吐均有良好疗效。如生姜可抑制妊娠呕吐反应,改善食欲等作用,有研究显示,生姜可有效地抑制怀孕最初3个月的呕吐,这也是我国一些地区孕妇保持喝姜汤习惯的缘故。慢性胃炎患者胃部受凉后,容易出现呕吐症状,生姜性味辛温,且能止吐,是治疗这种呕吐的良药,如果配伍半夏同用,可增强止呕作用。生姜虽然性味辛温,主要用于胃部受寒所致的呕吐,然而对于热性呕吐,生姜亦能通过配伍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如患者出现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苦水,伴有口干、口苦、口臭,小便色黄等症状,使用生姜配伍石膏、黄连,中和生姜的温性,发挥生姜止吐的作用,能迅速止吐。还有的患者长期生病,或大病之后,虽然疾病治好了,可是身体却十分虚弱,吃饭无味口,吃饭之后就觉得胃胀不适,甚至出现呕吐,这时因为疾病导致了脾胃虚弱。脾胃主管消化食物、吸收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功能,身体健康的人,吃饭后食物在胃中经过消化,传输到大肠。而脾胃虚弱的人,吃饭后食物停留在胃中,不能消化,不能正常传输到肠道,故而会出现饭后胃胀不适,甚至呕吐的症状。现代研究证实,生姜含有生姜酮,具有健脾、促进食欲与止吐的作用,用于这种胃虚所致的呕吐,生姜是十分对证的,如果联合应用太子参、竹茹等益胃止呕药物,作用会更好。
调节血管,保护心脑:
国外心血管病治疗专家通过一项研究证实,生姜能减少心脏病和中风发作的危险。在对百余名中老年妇女的试验中,专家们让志愿者每天服用生姜5克,坚持8个月后,这批老人的心脏病和中风发病率与服用生姜以前相比较,竟奇迹般地降低了一半左右。现代研究显示姜水提物及有机溶剂提取物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血栓形成,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加强。姜酚能有效抑制鼠体内白血病细胞环氧合酶活性的作用,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效果与阿司匹林类似。在改善脑循环方面,表现为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流速度,改善缺血组织代谢和缺氧状况而对大脑起积极的保护作用,表明姜对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抗凝血、抗血栓形成和改善脑循环等方面。有学者认为姜酚及其类似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是一类具有潜在价值的、可望替代阿司匹林的血小板活性抑制剂。故而生姜对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患者,是有价值的保健营养食品。
活血化淤,预防衰老:
生姜延缓衰老的故事在我国源远流长。如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东坡杂记》中记述了一则常食生姜而延年益寿的趣闻:
钱塘(现今浙江杭州市)净慈寺里有一位僧人,虽年逾8旬,却童颜鹤发,精神矍铄。苏东坡问他有何益寿妙方,僧人告之,每天连皮嫩姜温水送服,坚持40余载。其实,生姜可延年益寿,并不是这位老僧的首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已认识到食用生姜有抗衰防老的功效。他认为,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虽然孔子对生姜神奇功效的解释不尽正确,然而在那个年代,孔子饱尝战祸却活了73岁,这可能与他一生中重视食用生姜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在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生理功能时,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氧自由基,促使机体发生衰老。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所以,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年斑”。
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生姜性味辛温,具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功能。民间老百姓常常用于预防和轻度感冒,效果非常好。如感觉受凉或淋雨后,使用大葱2根,生姜3片,红糖半勺,煎汤饮用,并且多穿衣服保暖,就能防止感冒发生。同时感冒之后,出现鼻塞,流清涕,频繁喷嚏,恶寒,甚至发热等症状,亦可以用上方,服用后加盖厚被,身体微微出汗后,感冒就能好转。如果一次没有好转,可以再次或多次服用上方,直至身体微微出汗,症状减轻或消失。但是,不是所有的感冒都能用生姜治疗,如感冒后出现咽喉肿痛、发热、头痛、无恶寒等症状,属于风热感冒,这时应该用银翘解毒散等辛凉的药物治疗,而生姜性味辛温,就不适用了。
抗菌消炎,解毒止泻:
夏季是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的季节,食物容易受其污染而腐坏变质,人吃了这些腐坏变质的食物,会引起急性肠胃炎,出现腹痛、泄泻、或呕吐等症状。生姜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姜酮、姜醇和姜烯等,又含红姜辣素等辛辣成分。现代药理实验表明,生姜能解热抗炎、镇静镇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绿脓杆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故而能有效抗菌消炎,治疗急性肠胃炎。此外,研究发现动物口服生姜煎剂,可促进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并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临床用药亦表明,运用生姜治疗慢性胃炎的确有良效。生姜还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如果人们误食南星、半夏及鱼蟹,出现喉舌麻痹,或腹泻、呕吐等中毒症状,服生姜汁适量可解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