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国玮
王国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558
  • 关注人气:1,0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肝炎治疗中气分药的使用体会(1)

(2009-04-22 12:21:58)
标签:

肝炎

中医

治疗

王国玮

健康

分类: 漫话中医

   “肝炎”一般多专指病毒性肝炎,肝炎有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之分。其中黄疸型肝炎多起病急,病情较重,常见有发热、巩膜黄染、皮肤发黄、恶心、呕吐、纳呆、厌食油腻、腹胀、胁痛、身倦乏力、溲黄、便秘等症,因为以出现黄疸为其突出表现,可归属中医学的黄疸范畴。黄疸有“阳黄”、“阴黄”之分。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于“阳黄”(“瘟黄”或“急黄”)。无黄疸型肝炎一般起病较慢、病情较轻,常见有身倦乏力、口苦、纳呆、心烦、恶心、腹胀、胁痛、大便溏或秘结。

    从中医角度看,肝炎患者多数表现有肝、胆、脾、胃等脏腑证候,如肝胆不畅、肝胃不和、湿热内阻,抑或寒湿郁阻等征象。有少数患者病程迁延,日久不愈,甚至病情恶化,还可能气病及血,肝脾同病、肝肾同病,其临床表现就更为复杂。由此可见,肝炎症状多涉及中医学的肝、胆、胃、脾、肾等脏腑,病有新久、证有虚实,内脏相关,气血互生,可以两脏同病,也可以多脏腑乃至气血同病,其中肝脏常常是首当其冲。

    就生理功能讲,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其核心功能在疏泄,由于肝失疏泄导致发病,人一旦发病又会导致肝之疏泄无能,故治疗用药之时,务令肝之气机通畅、促使肝之疏泄功能恢复。

清代沈金鳌在其著述的《沈氏尊生书》中指出:“一阳发生之气起于厥阴,而一身上下其气无所不乘,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若衰与亢,则为诸脏之残贼”。沈氏不仅强调了“肝和“的生理意义,而且从病理角度强调“百病皆始生于气”的要害是肝为残贼,一旦肝病(肝衰或亢)即可贻害于诸脏腑。

对于肝炎,一要分清肝之衰亢,二要常以治肝为枢机。比如,临床治疗肝炎,常以清热解毒利湿、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疏调脾胃、滋补肝肾为常用大法。以柴胡、枳壳、青皮、陈皮、香附、郁金、木香、砂仁、川楝子等理气药为常用的臣佐之药。尽管方药的组成、配伍不同,而目的则一,都是在求“肝和”。肝病自有衰亢之分,舒肝理气法也并非是唯一的治肝大法,但在肝病治疗中适当使用理气药物,有助于肝主疏泄功能的恢复,有助于主流药物疗效的提高,以利于达到“肝和”。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我体会到:现代医学诊断为“肝炎”时,中医学常诊断以肝病为主,或与肝脏密切相关,涉及胆、胃、脾、肾等脏腑,其病在气血,故治疗上常以治肝为主导,兼顾气血和其它脏腑。可以认为,在肝炎治疗中,气分药的合理使用是一个重要环节,肝主疏泄的理论是重要的指导理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