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清洁而明净,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是阳历4月的第一个节气,清明多在4月5日左右。清明在节气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义。自古以来,这一天便是中国人祭拜祖扫墓的日子。人们重视的是“祭之以礼”、追忆的活动。清明最早始于周代,清明节扫墓是宋代以后逐渐形成的。清明又称“踏青节”,是中国汉民族民间传统农事纪庆节日,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为节日的节气。《岁时百问》解释清明的取名缘由:“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曰清明。”
一 清明的特点: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天气特点是早、晚阴凉,白天温暖,雨量逐渐增多。尤其是北方,昼夜温度可相差十几度。此季节还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等。所以应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预防传染病是其关键。
当然,清明扫墓,即祭墓,到墓前祭奠先人是这一节气的民俗。祭墓时,人们皆先剪除荆草,修整陵墓,添土培坟,故而称之为“扫墓”。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古代农历二月二日为踏春节,这也是在清明与春分节气之间进行。人们经过寒冬收敛之季,此时应顺应自然生机,走到户外去踏青。正如白居易《春游》诗中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二 清明的养生:
就中医养生来说,清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节气。在这个节气中,天气阴凉,应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这个时节常见一些症状如阴虚阳亢症的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四肢麻木等;肝肾阴虚症的头晕眼花,口涩而干,耳鸣耳聋,足跟时痛;阴阳两虚症的头目昏花,面白少华,心悸气短,夜尿增多等。在养生中应以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为原则。防止劳累过度、情志不遂、房事过频是为关键,以防肝失疏泄、肾失涵水。为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运动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极拳等。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防暴饮暴食。
在此节气,宜食之品如,韭菜炒鸡蛋,有温中养血,温肾暖腰膝的功效。对肾虚腰膝酸痛、盗汗遗尿、肝炎、高血脂等病有良好辅助食疗作用。黄芪炖鲈鱼,有补气养血、健脾行水的功效,可用于脾虚食少、乏力、气血两虚、心悸健忘之人。对慢性肝炎、胃溃疡、肾下垂也有辅助治疗作用。猪肝绿豆粥,有补肝养血、清热明目、美容润肤的功效,可用于肝火过旺、视物不清之人。枸杞粥,有保肝护肝的作用,用于经常头晕口涩、耳鸣遗精、腰膝酸软之人。当然多食菠菜、荠菜、葱、水果均有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清肝明目、清热利尿的功效。清明不宜吃辛辣、油腻、大寒之品,如辣椒、肥肉、海鱼、海虾等,以防肝火过旺、肾精亏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