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灵台县高考理科状元采访笔记

(2018-11-05 17:23:12)
标签:

灵台

教育

文化

分类: 风景这边

2018年灵台县高考理科状元采访笔记

(文/戚人)



王海龙:注意激发兴趣  脚踏实地苦学

2018年高考,灵台二中高三(1)班学生王海龙,以语文109分、数学134分、英语143分、理综263分、总分649分的好成绩,荣获全县理科状元,获二中考生近年来高考最佳名次,为二中实现“低进高出”目标创出新高,获得范臻奖学金一等奖,被录取为浙江大学能源化工高分子专业新生。

谈到今年高考,王海龙说:成绩比较理想,考场失误较少,尤其是英语实现大的突破,数学也做到了正常发挥,只是理综和语文与平时成绩有差距。好在有老师们的精心指导,最终录入了心仪的浙江大学,还有幸学上自己喜欢的专业。他说,能进入自己向往的大学,学自己想学的专业这很幸运。

王海龙的家,在什字镇饮马咀村文家湾社,他小学就读于什字中心小学,初中高中就读于灵台二中。是学习成绩比较稳定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他几乎一直都是班上的第一,升高中时曾获二中考点第一名,进入高中后学业成绩更趋出色,每次的大小型考试,他几乎一直都是所在年级的第一名。

在老师心目中,他是个爱学会学的学生;在同学们的眼中,他是一个定力特强的人。在教室能稳坐几个小时,一心学习,心无旁骛。他平时待人处事平易谦和,乐于助人,自律意识强,时间观念强,学习上能下苦功夫,班级活动也能踊跃参与。一直以来,他就是同学们身边的榜样、看齐的对象。

问及学习成绩能持续领先的原因,王海龙说:主要是他养成了脚踏实地,扎实做事的习惯,学习上重视夯实基础,且学习方法比较得当。他说,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积少成多的意识,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持之以恒下功夫。只要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个细节,就有到达成功彼岸的希望。

谈到高考备考,王海龙说,首先要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只要能让学习成为自己喜欢的事,你就会舍得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重视课本知识的融会贯通。尤其在高三一轮复习阶段,一定要紧扣课堂和课本,用心扫除盲点,力戒眼高手低。

王海龙出身于农村家庭,为方便他和妹妹上学,父母亲几年前在二中对面办起一家百货铺,母亲一边经营店铺,一边照顾他和上小学的妹妹,并侍奉年迈的奶奶。父亲老家街上两头跑,既照料家中一应农活,又往建筑工地上打零工。高三时学业压力大,父亲很少外出干活,几乎一直在家陪着他。

海龙是懂事的孩子,深知父母供养子女的不容易,父母亲悉心照料自己,不让他因一些琐事而分心,对此他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好好学习,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最好。终于靠努力赢得了好成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对他来说也就算是苦心人天没负,父母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

问及对他学习影响较大的人和事,王海龙说:还在母亲怀中时,母亲就教他数指头,这一举动给了他数学的启蒙,上小学后的他数学课上路快,后来的学习中对数学有着持续浓厚的兴趣。多年来,数学一直就是他的强科,多次参加校内外数学竞赛,曾获得2018年度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二等奖。

学习上能持续创优,各位老师的教导和帮助让他难忘。上小学六年级时,语文老师曹婧的严格要求,教会了他时时不忘严以律己。数学老师李荟的赞赏与鼓励,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初三语文老师杨攀的关心教导,改变了他内向怯弱的性格,让他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坚持正确的认识。

王海龙说,高一开学时,刚参加完乡村中国梦活动回来的他,见到了高中的第一个老师——班主任白治成,白老师严肃地告诉他,当年参加过清北行的学生,高考还有没过二本线的。这无疑是一个警钟,使他在后来的学习中时刻警醒,不忘谦虚谨慎,一丝不苟下功夫,让不断超越成为了一种品质。

他说:整个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三年,他深切感受到二中老师为了成就学生付出的艰苦努力。全校师生合力打造激情教育的氛围,形式多样的感恩励志教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老师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教学姿态,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对他们无形的感召,也是他取得成绩的坚强动力。

按照高考成绩,王海龙本来有着填报北大医学部的条件,但也许就是性格中的执拗所使,他最终还是顺乎本心选择了浙大。对此,王海龙说:未能按照老师们的希望选择志愿,没能一步到位为母校争光,在此只能深表歉意。假如可以弥补,在专业为先的基础上冲刺北京名校,就是他将来的目标。

谈到今后的学习生活,王海龙说:有母校老师们的理解帮助,能够进入自己向往的大学,他是幸运的,他要珍视拥有的发展平台,好好学习知识技能,不断完善自我。在学好专业同时,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用心修炼各方面的才干。不忘父母、恩师的关怀和期望,努力为家乡母校争光!


http://s12/bmiddle/001JWQDbzy7oXC58DOPfb&690

周轶涛:不怕后知后觉  贵在全力以赴

2018年高考中,灵台一中高三(18)班学生周轶涛,以语文115分、数学129分、英语139分、理综265分、总分648分的成绩,位居全县理科第二名,获得范臻奖学金二等奖,被录取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类专业新生。

谈到今年高考,周轶涛说:练考阶段,他的成绩总在600分上下浮动,高考成绩可以说达到一个峰值。唯一遗憾的是数学,时间把握不准,题目不是太难,但他没能做完,影响了该科得分。对录取结果他表示满意,觉得所录学校区位环境好,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有望获得更多发掘潜质的机会。

周轶涛的老家在朝那镇,他的小学就读于朝那中心小学,初中就读于灵台三中,在没有多少压力的环境中,比较轻松自在地度过了义务教育阶段。他说,也许因为走得很顺,那个时期的他,并未感觉到学习的难,也未认识到学习有多么重要。直到高中时,他才发觉想上好大学还真的不那么容易。

是学校一茬茬的励志教育,唤醒了他沉睡的奋斗之心,至少是在进入高二之后,他懂得是时候该满负荷发奋学习了。虽然属于后知后觉,好在只要努力便一定会有收获,之后的日子,那些闻鸡起舞、专心致志、全力以赴的功夫没有白费,他的高中时光未因诸多遗憾而失去它应有的光彩。

他说,至今,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踏进一中校门的情景,那个清晨微冷、安静,它却见证了他高中生活的开端。高考最后一堂考试结束的钟声回荡时,他知道高中生活已经离他而去,一个令他永远难忘的人生,已然翻过新的一页。流年似水,高中就这样安静地来,安静地去,容不得遮挽。

他说,绝大多数同学的高中,都是状态越来越好,而他恰恰相反,高一的时还可以适应,高二就感到吃力,高三一直感觉状态低迷。也许就是自我要求产生的压力,一直觉得很多方面不如己愿,常在肯定和否定中打转儿。好在有老师的谆谆教诲,还有家长的持续鼓励,使他能够重拾信心。

他说,高中三年,在学习上他虽然谈不上特别刻苦,但仍有一些学习体会希望和学弟学妹们分享。首先,深厚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是高中阶段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学科基础知识包括古代诗歌散文、概念、公式、定理、化学方程式等,只有将它们熟记于心,这才能为决胜高考铺平道路。

其次,专心致志就是最可贵的学习品质,古人常讲“心无旁骛”,专注听讲就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保证,它比课后大量刷题或者找老师补课效果更好。思考问题时也应该专注,这样才能保持思维的活力。课后训练时更应该专注,否则将无法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直接影响学习成效。

同时,要特别注意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平时的学习中要勤于探索,善于自己总结、归纳有效的学习方法。做题时善于从一题多解入手,大胆开展求异思维,在对比分析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理科学习尤其要注意学用数形结合,抽象演绎等思维手段。

另外,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培养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是确保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劳逸结合,确保充足的睡眠,也是高中同学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果休息不足,上课时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不能因为时间紧,就放弃必要的锻炼。

还有,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各种途径磨练自己的意志。高中三年来,不论冬夏,他一直坚持骑自行车上下学,栉风沐雨经受锻炼。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一般不是忙着求助老师和同学,而是首先自己独立思考解决。久而久之,心灵变得强大,意志变得坚强,能够面对诸多的艰难。

他说:一路走来最想说的是感谢。从小学到高中,老师们耐心细致教诲,为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母校给了他们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向上的氛围给了他无形的感召,一路相伴的同学给了他许多支持,父母亲给了他诸多经心到位的呵护,这些是他曾经的动力,也是他未来的力量之源。

他说,在诸多的恩师中,给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高中的班主任郑亚荣老师。在他成绩并不如意时,郑老师并未严厉斥责,而是耐心加油鼓劲,并帮助他寻找不足,帮他改进和突破。即使他犯了什么错,也能在批评教育之后既往不咎。正是有了这样的好老师,才有了他高考中的好成绩。

他说,十二年的读书生涯,父母亲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保障他的衣食之需,关心他的头疼脑热,为他默默做了许多许多,让他能够潜心学习,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他们就是他坚强的后盾,在艰难的求学道路上,如果没有父母的鼎力支持,如果没有他们的信任期待,他也绝不会走到今天。

他说,走过高考,仅仅代表高中学习阶段的结束。生活还在继续,求学之旅也还有很重要的一段历程,在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上,还有许多的未知需要他勇敢去面对。在大学,他希望在人文素养方面有大的提升,同时要努力学习英语,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拓展视野,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