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之道:用文化铸魂夯实发展底气

标签:
灵台教育文化 |
分类: 书窗月明 |
名校之道:用文化铸魂夯实发展底气
——参加灵台县赴外高考观摩学习随记五则
(文/郭贵灵)
参加高考观摩学习,两次前往我市质量名校平凉一中、华亭一中,感触两校大气恢弘的办学风采,受到很大的思想触动、观念启迪和精神洗礼,两校领导的睿智善为,两校老师的扎实敬业,两校学生的勤勉努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学习观摩是同质共振定心的过程,更是异质碰撞交融的过程,这就是内学外创、促进发展的契机和开端。这里分享我相关的几则随记,敬请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名校之道之一:可贵的开放包容心
去外县参加高考观摩学习,内心总有些惴惴不安,既怕因为我们的唐突造访,给所去学校造成打扰,也怕难免的生疏隔膜,一时之间触摸不到想要的“真经”。两次前往平凉一中和华亭一中,身临其境才知这种担忧其实多余。尽管一样的事务忙迫,但两校均以开放包容之量,积极接待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给我们的观摩学习提供了诸多方便。
两次四期的前往,两所学校均为迎接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相关活动的衔接安排,到达后管理层面的引领,尤其是校级经验介绍及双方老师之间的交流,一份坦诚令人如沐春风,由衷感动。述说学校发展历程、现状和前景,介绍高考备考方案、备考策略、抓管措施,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学生教育管理经验、工作生活中的甘苦,均能不吝赐教、赤诚相见,彰显同行同道的真挚情谊,让我们真正做到了“不虚此行”。
看得出,两校均把我们的前往,当作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契机。两校校级交流前的欢迎致辞,均把我们的主动学习指称为检查指导工作。谈到他们学校的发展成就,都不忘充分肯定学校备考团队的优秀,以十分动情的话语描述全体老师的辛苦付出。谈学校的发展成就、抓管措施之后,均不忘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寄希望前来者把脉指教。
正如华亭一中教研室主任周鹏所言,“没有不辛苦的高中,更没有不辛苦的高三”,承认成绩的取得,首先是学校苦抓、老师苦教的结果,这既是一种客观求实态度,也是亲民人性之量,传递给观摩学习者及陪同者的就是暖心的正能量。当然了,不论能否获得“把脉指教”,得人仰慕推崇和首肯,本身就能获得激励,“相互学习”已在其中了。
http://s12/mw690/001JWQDbzy7oXEbpuf9cb&690
名校之道之二:让理念放射出光芒
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每次观摩学习必然的重头。但是一个时期来,被实际虚无缥缈、是似而非的理念狂轰滥炸,内心最为厌倦甚而惧怕的就是理念。走近平凉一中、华亭一中,感触一句句不只写在墙上,更融入教育和管理实际,可以以“理念”统而论之的主张,这才明白,管用的理念不是拾人牙慧的扭捏,而是来自实践、熔铸智慧、闪耀理想光芒、真正可以指引航向、统领事业发展,因而亲切可人的东西。
以响亮的口号式话语,全方位提出学校的奋斗目标、管理方略、教育思想、教学主张,着眼文化铸魂,以思想统领凝聚学校发展的精气神,华亭一中是把办学理念的聚力作用发挥到极致的学校。置身该校,触目楼檐之上、墙面之中、楼道之内、校园各处,也出现在班子成员及普通老师话语中的那些观点名句,觉得该校让理念真正放射出了光芒,而照着这些土生土长的理念做事,真的可以底气十足,一路豪迈向前。
“养正,俟实”是该校首任校长的题词,也是学校确立的校训,一“正”一“实”立定了学校教育的目标,一“养”一“俟”勾画出了落实目标的路径,契合党的教育方针,并沟通了学校发展的历史渊源。“师生成功,学校发展,社会满意”、“永不满足,敢于成功”、“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确立了学校发展的愿景,彰显学校发展的精气神。而“文化塑魂、质量强校,高品质推进内涵发展”,“队伍固本、课程育人,全方位提升核心素养”,则顺势而就,架通了学校核心理念与发展要求的关联。
尤为可贵的是,该校注意凝聚集体智慧,提炼生发教育教学执行层面的见地,使其成为贯彻学核心理念的行动指南,从“简约性、生命力、幸福感”三个维度“华亭一中好课堂”目标的提出,到“课本是一课之本,最应该精研细读”,“学生学了再教,比教师教了再学效果要好的多”的认识确立;从“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到“熬的住,出彩,熬不住,出局,这就是人生”,理念铸魂,长成了思想的筋骨。
http://s11/mw690/001JWQDbzy7oXEfYnpg4a&690
名校之道之三:善用机制杠杆加力
谈起管理,惯性思维的影响下,我们的着力点往往偏向于严抓紧促,一味在约束督促的精细化、严苛度上下功夫,受管理者接受力、认同度的局限,导致干群关系疏离,管理层面不错的主张得不到充分响应,好的举措常在执行层面大打了折扣。聆听平凉一中、华亭一中的经验介绍,忽然明白,好的管理除了“管”真的还在重视“理”,要积极构建导向明确的管理机制,以此激活内生力,从而撬动事业的发展。
正如平凉一中副校长朱步渊所言,拥有百年建校历史,曾为陇上第一大校,一度发展走入低谷的平凉一中,之所以能在2013年以来实现回升,尤其在近年来高考强势突显,创出2018年高考重本上线64.5%,二本以上上线91.5%的佳绩,除了得力于悠久良好的校风传承,全校师生的协作努力,各方面的支持配合,领导者抢抓发展机遇,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积极构建适应新高考需要的管理机制,是深层次的根源。
积极争取市上支持,主动引进高等师范院校生,以注重实绩的考核激励年轻教师大胆出头挑重,加大综合考核中班主任工作的得分权重,加大对名优学校录取及奥赛获奖指导教师的奖励,特设研究性学习成果及其它竞赛指导教师专项奖,让有能耐贡献大的教师在职称晋升等方面无后顾之忧,有效促进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有效解决了班级管理、名优学生培养、学科竞赛指导及其它专项工作力量不足问题。
以长远的眼光应对新高考,选修课部署实施“考一选二”“考二选三”的“多选策略”,确保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为2018年高考部分学科“超范围出题”情况下考生从容应对、学校高考成绩大幅反超奠定了基础。以恰当的名义坚持开设重点班,以合理的文化课成绩门槛及专业课测试主副项设置,解决体艺特长生文化课过差、特长不特,最终高考无望问题,补齐了质量攀升的短板。
http://s6/mw690/001JWQDbzy7oXSmfJEV85&690
名校之道之四:夯实学校文化底蕴
教育是传递人类文明薪火的事业,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过程,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是教育人的神圣使命。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就是师生协力完成教育的诗意修行,锻造良好品德、结就智慧之果的壤土。去平凉一中、华亭一中观摩学习,感觉两校的管理者均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在厚积学校教育的文化底蕴上下足了功夫,让“文化铸魂”结出了丰硕之果。
两校均致力从学校的历史传承中,寻求学校发展的历史坐标,建立学校发展的文化自信。华亭一中在校园文化石上镌刻宋代学者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在历史传承中树起了知识人精神追求的高标。从“养正,俟实”的校训,到“课程育人,文化塑魂,队伍固本,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系列化的校园精神、办学理念、发展愿景,小到一处处的标语、路标,都浸润着浓厚的文化意蕴。
平凉一中传承办学光荣传统,提出“规矩成方圆,人文致高远”的管理理念、“唯德唯才,善育善励”的人才理念、“担社会使命,育栋梁人才”的发展理念、“文化高地,人才摇篮”的学校愿景、“品学兼优的现代学子,乐于担当的社会公民”的培养目标、“根植传统,质量奠基;面向未来,文化提升”的发展策略、“自强不息,日新致远”的学校精神、“崇文尚理,知行合一”的校训,以此为坐标设定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统领了学校的发展。
两校均把养育学校良好阅读和治学风尚,作为奠定学校文化之魂、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要务。平凉一中明确规定学生三年必须读完读好的课外书目,以阶段性的读书报告会及教师引领指导推进落实。华亭一中高规格保障师生阅读,在教学楼过道建办图书长廊,营造丰富、雅致、舒适、方便的阅读环境,并为全校师生统一选购精品读物,推动了师生整本阅读。两校还积极支持校园文学社团坚持开展活动,并办报办刊,养育了校园人文根苗。
http://s2/mw690/001JWQDbzy7oXEmYHWV31&690
名校之道之五:让课堂回归于本真
课堂教学,是质量建设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改的主攻目标之一。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以教育培训、教学研究、外学内创为途径,谋求高效模式的构建,这些年我们花费了不少气力,也形成了一些可资仿效的“新模式”。但随着教学实践的推进,“模式之惑”“模式之困”已成一线老师的通感。去平凉一中、华亭一中,用心观摩各门学科、不同类型的好课,吸引我们的是两校课堂的真实、厚重、朴实、本色。
以教者的求实态度、目标意识、教育机智、教学素养为底蕴,老师们的教学,能够根据课型和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流程,自如选用教法学法,让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最佳的契合。在一些堪称高效的好课里,或能感受到教者大气挥洒的酣畅,或能看到学生自如尽兴的展示。有些课,感觉随意、容量不满,但一课一得,练得扎实透彻。尤为可贵处,不少课能突出做题思路、方法指导,适时进行考题考法预测。
聆听了华亭一中杨小平老师、平凉一中王小军老师的语文课,两位都是学校优生班的执教者,也是他们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杨老师复习小说人物形象,并组织专题训练,在沉稳的点拨中启发学生思考,在不同作答的对比中拨正思路。王老师复习诗歌鉴赏,从山水田园诗的诗作及设题特点入手,教导学生“借力打力”,参照选项遴选答案的方法。两位老师丰厚的学养、机智的教法、幽默的用语,让课堂闪耀人文智慧的光辉
倾听两校的介绍,觉得在完成了教学模式的构建之后,以针对实际问题,更适应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需要的课改目标,宏观提出好课的标准,让老师参照基本模式,自主探索适合教情、学情,尤其是适合教者特长发挥的教法,可以说就是突破瓶颈的正途。平凉一中敢于放手让新手教师出彩,华亭一中在“简约性、生命力、幸福感”的好课标准下,实施基于新背景下的课例研究,这就是他们课堂高效的底气之所在。
http://s2/mw690/001JWQDbzy7oXQaVG8hc1&690
http://s3/mw690/001JWQDbzy7oXS7J9Fo32&690
http://s12/mw690/001JWQDbzy7oXSwMs9d2b&690
http://s3/mw690/001JWQDbzy7oXSdh9YK2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