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六西格玛育儿sigmayang |
分类: 六西格玛育儿心经 |
网友的眼光很锐利...
Yang是71年生人,属于“七九式”,七十年代出生,九十年代受高等教育...当年组织部提拔“六八式”,就创业了:)
Yang没有单独带孩子超过4小时,换尿布也不太会...只是在小孩教育上花了很多时间,才有了一些心得...
规矩与方圆,感触最多的来自于我工作中的体验...
做管理咨询的人,依靠的是方法论,也就是结构化思维,而不是经验;
辅导企业学员的时候,经常影响年轻人的想法:经验不是不好,只是当你具备经验的时候,人也余生无多...
但是遇到“研发工程师”,往往被挑战:产品研发是创新啊,怎么能够把思维“结构化”,应该“艺术化”才对...
规矩与方圆,在艺术的范围,也有些感触...
每首乐曲都不一样,充满了创意...但是它的底层是五线谱,是规矩!很难想象不学会五线谱,能够在钢琴上有造诣...
中国人讲五音,西方人讲七音,也许是结构的细化程度不同,西方就有了交响乐的产生...
每当这时候,我会说:结构化是艺术化的基础!....结构化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化的水平!
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阐述了两者的关系:无规矩不成方圆...
只不过1000年以来,中国的规矩太深,以至于五四以后的近100年,我们处在一个彻底颠覆规矩的时代!
但是我们依然怀念,爷爷辈的人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还能够写一手好的毛笔字...
而今天,有了12年教育经历的研究生,居然还不能写一份漂亮的报告,让领导和同事刮目相看...
有了这些体验和反思,也就接触了王财贵的读经理论,不仅仅是东方经典,也包括西方经典...
两年前,我用了一个长假的时间,研究读经理论提到的所有书籍和光碟,挑选合适的放入了“六西格玛育儿表”...
每次遇到孩子和家长,我都会留意有趣的教育方法...妈妈带着孩子喂蚂蚁,非常好,了解自然,培养爱心,放入“六西格玛育儿表”...
网友提到了“蹲下来和孩子讲话”,非常好,不仅仅是理念,首先可以简单照做...从小孩下地爬的时候,我就蹲下来和她说话!
马上放入“六西格玛育儿表”!
对孩子教育的思考和行动,从自己开始,从家人开始,从阿姨开始...一刻也不停息
再分享一些表格使用的细节:
-- 对于目标Y的设定,不是未来的“职业和方向”,而是孩子的“健康、逻辑、修养和品质”,注意观察第二行和第三行..
-- 对于活动X的安排,不是要求孩子去做的事情,而是收集有趣的教育方法,育儿表好比是一个整齐的书柜...
-- 每个X都会支撑一些Y,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你会发现有些Y没有安排有趣的活动,你会提醒阿姨,要留意引导...
例如木工活,朗咸平自传中提到了,他在经济学的造诣,做木匠的经历胜过其他的学校教育...
我认为很有道理:一块木头变成椅子和桌子的过程,多么的神奇,就像自己小时候喜欢看做木工和弹棉花一样...
等社区有了条件,一定加入“六西格玛育儿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