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与市场和谐相处价值投资有效市场理论 |
技术分析派们信奉“市场永远是对的”,基本分析流派们信奉“市场永远是错的”,学术分析派们则“管它市场是对是错”。看,人们的说法是如此迥异。——这才是股民的最大挑战,即市场看起来是如此不可捉摸,以至于人们七手八脚的,七嘴八舌的在忙乎着议论着实践着,但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结论或做法,结论和结果还是乱七八糟。
“麻三条”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博弈策略,麻友的自信心和娱乐性也来自于该策略明明白白且易于实施,自己即便没有做到或做不到也心悦诚服。“股三条”就不一样了,它当然也是一个正确的博弈策略,甚至是唯一的正确策略,这人所皆知,但实施起来……。
原因在于,股市尽其一切可能试图隐瞒它的规则性。——市场不总是对的,也不总是错的;它有时候是有效的,有时候又是无效的。——由此充分地挑逗着投资者的“股第二条”,也极致地考验起“股第一条”。
我下面对此稍作描述,相信每个投资者都会深有体会。对于一些名词术语会在后文开始解释,这里先用着,应该不影响阅读。
股市运行主要有五个特征,随机性、跳跃性、周期性、偏向性和心理性。要和麻将比较的话,前三种特征在麻将活动中也有,虽然涵义和程度会不一样。第四种,麻将里完全没有,第五种,麻将里不明显,或没有。
麻友对麻将活动的随机性特征有着较高的认知,因为牌或命“天生好了”,这一点确确实实清清楚楚。当你的上家胡了以后,你顺手翻了下一张牌,原来这张牌就是你等了半天的胡牌;当你有一副很大的牌,且战局已经白热化,这时你摸来了一张棘手的牌,冲出去还是不冲?事情往往这样,冲出去你就能等来胜利,但有一定概率是要放炮了;有时甚至你已经手里摸到了可以胡倒的牌,但上家的牌却被别家一碰,次序又改变了,你只能再次被随机性主宰;有时你千等万等的牌仅仅是人家的废牌,他不是精明而只是没有来得及出,你就已经打倒别人了。……遇到这种事情,你会气急败坏吗?不会,顶多叹口气或喷一句。游戏就是这样,随机性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人们甚至还会把它视为魅力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麻将经常出现的一种场面是:你操持着一副大牌,进展很顺利,一吃一碰再摸一个好牌,就听了,听得很正常,等着胡牌。局面近乎一边倒的有利于你,别人似乎都在防守……但是你就是没等来这二张几乎随处可见的牌,随着时间的流逝,然后……你还吃惊的发现,对手们不声不响的,在一直打着安全牌的同时竟然不知不觉的还把牌弄听了。他们居然开始和你竞争胡牌!他们只有一台的小牌而已,一开始也不顺,却玩起看似“以卵击石”般的对抗来。为什么呢?原因是当“麻第一条”的能力水平可以提供足够信任度时,他们可以利用随机性来展开“低概率下的低赔率”的游击战——这场面是象山麻将最精彩最有魅力的一部分。持有差牌小牌却取得最后胜利的一方,好比小兵张嘎把日军的军火库采用捣蛋办法炸掉一样(注:喻意大致如此,但喻体很可能并非史实,且本人对官方抗战史持明显不信任态度。),乐趣几乎爆棚。
麻友同样对周期性特征和跳跃性特征有很好的心态。对于风水轮流转的周期现象见怪不怪,对于碰到几年不遇的好运气爆赚一番的类似跳跃性特征的现象,绝对不会像那个守株待兔的农民,因此而每天惦记期待着。
但股市不一样。
大部分股民们在完全不过问股市规则情况下,就跳入股海游(裸)泳。每天都有很多个股涨停,经常有个股主升浪持续大涨,热点板块不停地轮流表演,年复一年形形色色的的新生主题——随机性让每个人都会轻易遇到机会,也让每个人都不缺乏赚钱甚至赚大钱的经历。这导致绝大部分投资者不仅永远弄不清股市的规则,甚至都不会想到应该去问一下有没有什么规则。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例外,其他任何领域,人们都会先关心一下游戏规则,尤其是赌博。
大多数的情况是:你只是随便听从了同事或股评的一个建议,或许略经判断地买了个股票,或者你其实是自己很努力却是用错误的方法或不成熟的体系,或者来自一个有内幕消息的亲戚朋友的密告,就得到了很大的回报。有时这种好事情会持续很久,才再得到惩罚;或者不间断的会撞上好事情,只是中途夹杂着惩罚。——直到很多年以后,牛市熊市沉浮几次,历经经济周期几番,你可能才慢慢明白其中很多道理(已经很幸运了,大部分人会毫无所得),这样不知不觉就已经十多年过去了。
由于人类的各种心理弱点,使得对股票价格波动的随机性特征认知存在很大的误区,他们不但倾向于把市场的随机波动视作机会而非风险,而且还往往把盈利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信息优势)使然,把亏损归咎为市场的意外状况。随机性不但把散户搞得晕头转向,也构成对基金经理们的最大障碍(后面会细述)。——由此得到最后的结果甚至会是:很多投资者已经不关心股市到底有没有规则,他们的信念是“不管白猫黑猫,能……”。
对于少数非常认真和勤奋且乐于思考善于总结的投资者来说,如果缺乏一个可靠的方法体系,那么股市充满了考验挑战、迷茫困惑、未知性和不可控性的原因,除了随机性外,还有其它四个因素混杂在一起——股市的这五个特性,他们都是显著性存在的。但是这五个特性之间,在某一段时间里会互相矛盾、互相冲突,互相交织、互相对抗、互相隐蔽、互相欺骗……在另一个时间段,股市则任由这些个体特性独自体现、独自强化、独自高潮、独自弱化、独自消失——它们就像是一只猪,把你弄得浑身是泥,但你却仍然只能继续和它摔跤。
在有一个非常可靠的方法体系下,一个成熟投资者经过艰苦的研究和慎密的观察,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市场经常回报你的是:不但给你一个几乎要超越你耐性极限的等待时间,而且还很可能挑战一下你的承受能力,先亏你10%、20%甚至50%。在此期间,还经常伴随出现的是,其它你有所研究也曾想买的股票,不间断的出现上涨,甚至让你觉得市场其实在往反方向的风格上运行。更关键的是,这一切的与基本面有关的判断决策,以及与市场相关的所有条件集合,对你的能力来说,成功可复制吗?历史的确会重复,但重复的方式又都不完全一样。
交易军规说“一种好的投资策略会亏钱,一个糟糕的交易能赚钱,甚至最好的交易策略在某种时候都会亏钱。不要将交易策略的有效无效性和运气好坏混淆在一起。”。问题在于,这些现象至少已经把大多数人搞的精疲力竭,而且还由此生出无穷尽难消除的误解和偏见。比如:基本分析派通常会对技术分析派不屑一顾,但实际上基本分析派自身很可能是被误解最严重的一个流派。很多人以为“价值投资”方法低风险高收益,其实在所有流派中它风险最高(后面会详述)。
再多的篇幅也描述不完这种事情。在这样那样各种各样的遭遇中,股市渐渐变得面目模糊,隐去了它的主规则。人们身在此山中,难以看清它的全貌。——这是股民的最大挑战,麻将始终是有明确规则的,哪怕是加了有调整率功能的神奇计算器以后,规则也是明确的。——但股市,我们真的很难了解和确认它的玩法。每个投资者都想知道:“到底怎样才能胡倒嘛?”
再次回到开头的一段话:股市尽其一切可能试图隐瞒它的规则性。——市场不总是对的,也不总是错的;它有时候是有效的,有时候又是无效的。——由此充分地挑逗着投资者的“股第二条”,也极致地考验起“股第一条”。
我个人觉得,这是股民的真正挑战。所以,如果本系列文字,或大家,“想讨论股票的世界是怎么运作的”的话,那不管你我以前现在对市场持什么看法,是什么流派,有着怎样的风险观,有着怎样的经历,“话题的开头”可能还得从《有效市场理论》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