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1960年代《有效市场理论》成形
它有三个假设:
1、 该市场有足够大量的投资者参与,他们都通过分析评估证券为手段,在市场中独立操作,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 任何与证券投资有关的新信息都是以随机的方式进入市场,并且各次的发布完全独立;
3、 投资人对信息的反应和调整可迅即完成。
它有三个结论。给定当前时点的信息集合时:
1、 任何当前市场价格都是合理价格,即信息已经反映在股价上;
2、 任何投资收益率都只以投资对象的风险水平为基础;
3、 投资人为获取超额收益而用的任何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都是无效的。
根据不同的信息分类,它有三种形态:
1、 弱式效率市场假说:全部市场信息,即盘面上反应的一切,如成交量、股价等;
2、 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以上信息和全部非市场的公共信息,后者指各种基本面分析;
3、 强势效率市场假说:以上信息和非公共信息,后者比如内幕消息。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弱式效率市场假说否定了技术分析方法的存在意义,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否定了技术分析方法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存在意义,强势效率市场假说不但否定了前二种方法的存在意义,还否定了依靠内幕消息方法可以长期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性。——毫无疑问,这个理论不但对证券从业人员构成了存在意义层面上的否定,也对广大普通投资者想获取超额收益的努力给予了否定。
在这里,我必须强调一下,任何一个流派的普通投资者、已入行的职业投资经理、包括为证券投资提供数据、咨询、信息等服务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深度思考以上内容,即三个假设,三个结论,三种形态,到底意味着什么,该如何对待,你又选择什么立场。
也由此引出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选择:你认为可以(想)长期战胜市场吗?。如果选择“是”,那么你必然需要实施积极的投资方法与策略。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也是大多数人一直在做的。但问题是,这种“选择”或“行动”可能大都是不自觉的。
我个人理解是,该理论的意义并非在于否定了什么方法的存在,从而忠告大家都该同归消极。而在于它让投资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获得长期良好的能超越市场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而非幸存者偏差),需要付出要艰苦的努力,并基于一个经得起检验的方法体系。——有效市场理论是市场运行的主规则,任何人想与市场对抗,就意味着必须直接与该理论对抗。
有趣的是,巴菲特同学对该理论持批评态度。他认为“有效市场理论”使用了错误的方法研究了错误的对象。请注意,这句话和传统的理解存在重大差别。传统上该流派、大众以及研究者都认为巴菲特是利用市场“或局部或有限或暂时”的无效性达到战胜市场目标的标志性人物。无论是“价格围绕着价值波动”、“小狗在主人前后来回跑”,还是“人们恐惧时我贪婪,人们贪婪时我恐惧”,类似的比喻都说明基本分析派是最直接和有效市场理论进行对抗的。
这一点非常奇怪,或者值得深思,希望后文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接下来的内容会先做一番有关于证券基础知识的介绍,包括证券市场本身运行的五个基本特征,以及作为市场参与者的四个经典流派的简要介绍,如投资哲学、方法体系、风险观、适用性分析等等,以便大家有个大致了解。——说是“基础知识”和“大致了解”,其实是“关键知识”和“根本性要点”。前面说过,很多人进入股市很多年,都没有去了解一下博弈规则。——很多投资者出发很多年后,可能已经模糊了起点,就像曾经的我。
下面先来认知一个最为基本的股市运行特征,它是理解“股票的世界是怎样运作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