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货币的中性问题,以及日本和四小龙的案例,这里补充一下。
想想70年代,那个时期是日本韩国经济开始加速的时期(不考虑历史根基,韩国起步是比日本晚了一个中周期,大约十年),但同时也是货币流动性失禁的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奔溃,以黄金为约束的货币发行机制结束,美元泛滥。当时日本刚好经历了一个收入倍增计划,冲过中等收入门槛,进入工业化后期;而韩国在战后1957年开始的经济改革中已经积累了13年,即将工业化加速。这说明,这二个阶段都可以并不怎么受货币以及国际金融环境影响的。而中国的发展目前介于这二个阶段之间,唯一和他们的差别是他们在这个阶段已经完成了社会橄榄化(70%是中产阶级),且政治不成问题。
假设石油危机不考虑地缘政治因素(中东战争),只考虑货币因素——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奔溃货币暴增相关,那么假设中国如果同样拥有日韩的二大条件(中产阶级比例+政治改革),那么接下来应该迎来的是最美好的一个加速周期。
可惜现实很残酷。
当然我们可以评估一下还需要多少时间。如果以下情况具备,那么,就相对明朗了:
1、民营经济掌控经济全局。目前民营经济虽然占比已经有50%(国营35%,三资15%),但是太散太小,如果
比例继续提高,且央企经验日益困难(体制上经济效率上),这需要中小企业继续努力,五年?(五年内
中小板和创业板数量将达五千家,当规模化加速遇上资本对接时,五年必将大变样。)
2、民众启智。这需要中产阶级继续壮大,比例越大越好,同时要进行公民化启蒙。目前微博正好,或可加快
这一进程。如果前一条五年差不多,那这一条五年也可以看一下。毕竟相对应以前的官方势力独步,这二
年民间发展已经在加速了。
3、需要体制内出现这样的情况:更多的党国精英认为政改趋势不可逆转(其实就是前二条件巍然壮观),同
时现世治理依靠旧思维老工具愈来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