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

标签:
随笔人生感悟杂谈 |
拜佛
大年初一,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大雪纷飞,大街上行人稀少,所有的店铺都关着门。在家除了睡觉看电视,实在懒散,于是所幸乘公交去城郊的寺庙走走,透透气,却发现很多人早我们先到那儿。几乎所有供佛像的大殿里,烧香拜佛排队,磕头拥挤,献花供果挨肩,很是热闹。还有在庙门外大放鞭炮者也不计其数,但几乎所来者目的都一样,求健康、财富、智慧。
但是不是头磕得越多,功德箱丢得钱越多,佛保佑就越多?献花果越多佛给与的就越多?后来在寺庙外遇到一位来自南方参学的觉海法师,经觉海法师开示,才知这样的做法想法皆是错误,是迷信。佛学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众生破迷开悟,求得智慧,在有限的一生,活得开心自在。
所有的佛像,它代表着佛陀的教导,是一种戏剧化的道具。几乎在所有的寺庙里,一进寺院,就会看到高大的,露着大肚皮笑哈哈的弥勒佛塑像,上面总会有这样的偈语:大肚能容天下不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你看他多自在,他能容我们不能容之事,是因为他真正慈悲众生,所以做到了无所不容;他笑可笑之人,是因为我们众生迷惑,不得智慧,所作所为丑态百出而不觉悟。当我们拜弥勒佛时,大肚弥勒佛表包容,表博大的胸怀,一个人活着快乐不快乐,与人能不能和睦相处,就看这个人的气度大不大,所谓量大福大,就是此意!
当我们走进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当中就供着佛祖释迦牟尼佛,释迦表慈悲,牟尼表清净,合起来就是慈悲清净。佛祖为了众生了脱生老病死而舍弃荣花富贵,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用自身的行为教导何为真正的慈悲心—好善好德!因而当我们拜佛祖时,就提醒我们要像佛祖所教导,时时做到慈悲为怀,多行善事多积德,对所有的人能真正做到慈悲,真正慈悲,就会平等待人,一切就会释然。一个真正慈悲的人内心是清净无染的,无染指不被不良的欲望而诱惑,而我们凡夫烦恼多多,全在于无法抵触不良的诱惑,作了不良欲望的奴才,自然不能解脱。所谓“无欲则刚”!就是内心清净,能抵一切诱惑!
当我们走进观音殿时,观世音菩萨最为慈悲,他心恋最苦难的众生,所谓真求必有感应,所以他代表大慈大悲,当我们拜观音菩萨时,就意味着我们要学观音的慈悲心。慈悲心超越爱恨,不求回报,像父母对儿女的爱就是慈。若世间众生人人都有一颗慈悲心,无怨无悔地为别人着想,帮别人,这个世间就是人间的天堂,人人放下利益得失,就达到了慈,真正做到慈,世间就不会有仇恨、灾难、战争。
当我们游观地狱塑像时,地藏菩萨在地狱,他说渡不尽众生誓不成佛。他表示孝道,因为对父母不孝的人死后要下地狱。所以拜地藏菩萨,时刻要提醒我们,父母的恩德很大,在有生之年,我们要尽心尽力报达父母养育之恩, 人生不留下遗憾。
至于磕头,除了表示对佛的恭敬心之外,因为出家人除了念经活动少,而磕头意在让出家人全身活动,达到锻炼。深层的教导意义为:当你在佛前磕头时,你就会放下自我,人只所以会犯错,就是因为人不认识自己,狂妄而无知,自以为是,当人放下自己的头脑,也就是放下自己的偏听偏见时,人就会离真知真见而近,离智慧近,就会少犯错误。
给佛献花果,佛是不需要这些的!献花果,意味着你要时刻记着佛的定律:因果报应。花开自然就有果,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任,所谓自作自受,就是每个人要为自己的所做而承受责任。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不是不报,时间未到。佛不讲偶像崇拜,佛也不是凡夫见利忘义。佛与菩萨是众生的心灵导师,只教给你了脱痛苦的方法,做了就受益不做什么也得不到。佛不是凡夫,也不是世间的贪官污吏,因为你多磕了头,因为你在他面前多献了花果,就把你做得坏事一笔勾销,就会如你愿,没有那样的好事,也不会因为你多给功德箱放了钱,就偏爱你。这样的做法和想法,才是真正的迷信。
至于众生所求,很容易达到,要得钱就得种钱的种子。有钱多做公益事业,多帮灾区的众生,多帮穷困的学生,有舍就有得,若是你的钱帮了贪官污吏,或帮了坏人,,这样的舍不但什么也得不到,还得受恶报,因为舍钱的目的是为了做善事,只有这样的舍才会真得。要求健康长寿,就要吃素食,不取动物的命,你想我们杀了人就得偿命,动物虽不会说话,但他们因我们的口欲之贪而没命,我们的寿自然要被减,这就是那些富贵人所谓吃着山珍海味却不能百岁的原由。要想得智,就给困者解迷,在解迷的过程中,我们开动脑子思考,脑子越用越灵,真正的思想家并不因为帮别人解决问题,而自己变得糊涂了。
诸君们,听了觉海师傅的话,我们还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拜佛是迷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