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出塞悲剧乎?
(2009-06-20 10:11:41)
标签:
文化 |
王昭君出塞悲剧乎?
唐人咏诗,特别是在咏唱怀才不遇时,一咏贾谊,二咏王昭君。王昭君的美貌在文人的眼里就好比他们的才华,王昭君因不愿贿赂画工毛延寿,而不幸未被汉元帝宠幸。这就好比诸多文人,即有满腹经纶,只因皇帝听取奸人谗言不被重用是同样道理。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中有一首是写王昭君的:“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在这首诗中,杜甫对王昭君充满了同情,惋惜。在杜甫看来,王昭君出塞是一大悲剧。
而这一说法,在王昭君身上并未发生作用!王昭君有绝世的姿容,被选入处处有陷阱,时时有杀机,充满血腥的后宫,是她人生最大的不幸。在世俗人看来,她是享乐去了,得到了荣华富贵,而这样的享乐,这样的荣华富贵后面有着多少心酸和不为人知的故事,只有她们内心清楚。王昭君不愿贿赂毛延寿,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她与一般宫女的不同。一般的宫女进宫之后,把能得到帝王的宠幸看作奋斗的目标。作为有绝世姿容的王昭君,她自身条件比其他宫女优胜,她只要贿赂毛延寿即可一步蹬天,但她却保持了自己做人的尊严,做人的气节。许多宫女把被皇帝宠幸看成无比的荣耀,这恰好就是她们的悲剧。大多封建皇帝都喜怒无常,即使对那些受宠的大臣来说,他们且伴君如伴虎,何况这些宫女,在皇帝的眼中,她们本身就是玩物。在三宫六院当中,想得到皇帝的长期宠爱那简直是妄想。因为能不能得宠,并不完全取绝于美貌,后面还有权势利益的附带。即使今天受宠,明天又被冷落,甚至被牵连杀头全凭的是皇帝的一时心血来潮,个人在宫中是完全无法主宰命运的。
王昭君正是看透了这一事实,她进宫五年,不愿极力贿赂画工去邀宠。在与匈奴和亲当中,她的美貌得见天子,尽管天子杀毛延寿泄愤,终究还是抵不住她出使匈奴的命运!王昭君出塞之后,汉朝和匈奴五十年和睦相处,不再发生战乱。从结果上看,昭君出塞通亲,嫁给单于,毕竟她过了正常人的生活,既使大单于死后,她再嫁小单于,她也过得是人的生活,昭君死后,匈奴建的昭君暮有十几处,也看出匈奴人对昭君的尊重。
从个人意义来说,从历史贡献来说,昭君出塞并非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