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雨飘摇的母校

(2012-08-01 22:41:21)
标签:

校园

分类: 时事随感

风雨飘摇的母校

文/张剑

每次寒暑假回家,我都会抽空去河对面的小学看看。而每一次去,都有着别样的感受,这感受不是重归母校的兴奋,也不是物是人非的失落,而是母校连年衰落的酸楚。

 

小学占地不大,十来亩的样子。在最“辉煌”的时候,这里曾有六间教室、六名任课教师和一百三十多名学生。而现在,这里仅有一位老师和二十几名学生,几间断壁残垣陪伴着他们孤苦前行。

 

小学没有任何现代体育设施,稍微拿得出手的也只有师生们自己搭建的简易乒乓球台。曾经的校舍,也因为年久失修,渐成危房,村长怕砸伤学生,便带了一些村民将其拆除,可由于重建资金捉襟见肘,新校舍再也没能“站”起来。后来迫于孩子无校舍上课的窘境,村民们通过自筹经费,为孩子们新建了三间砖瓦房。

 

现在还在这所学校任教的是一位年近六旬的乡村教师,学校还有三个班,每个班七八个人,所有的孩子集中在一个教室上课,这位老师通过轮流授课的方式维持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

 

曾经我一度认为是“撤点并校”害了这所学校,但是,这位老师告诉我,这所学校并没有在国家“撤点并校”的规划之内,学校沦落至今天的局面,有着多重原因。首先是农村人口生育总数的下降,计划生育的开展、加之现代生育观念的影响,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校生源,使得很多年级达不到开班标准;其次是教师队伍的断层,学校原来还有几名代课教师,几年前,国家统一请退后,小学便一直面临师资不足的困境,村小条件艰苦,年轻老师根本不愿呆在这里;另外,村里孩子随爸妈务工外出者较多,村里的留守儿童也大多寄宿在镇上的小学,到这里来念书的,多是无条件到镇上上学的贫困小孩。

 

这位老师也给我说出了他的担忧,再过几年他就退休了。几年后,这所小学的命运如何?是消失在时代的发展中,还是像现在这样艰难维系?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他能够做的,也只有尽自己绵薄之力,站好最后几年岗。

 

从我内心来说,我更倾向于撤掉这所小学,毕竟,这样不伦不类的存在,教学质量必定大打折扣。但我疑虑的是,当一个村子没有了学校,就像夜航的轮船没有了光,她的未来,还会好吗?

 

诚然,村子里没有了学校,孩子们还可以去其他学校就读,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接受教育。但是,没有了学校,村庄便会失去灵魂。她的存在,就像沈从文之于凤凰,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如果她说消失就消失了,这个曾经的寄望之所,必定会让许多人梦萦魂牵。

 

现代化的发展,让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平地起高楼,我们却不能捍卫我们自己的心灵之所,这,的确是一种悲哀。

 

8月1日《东方早报》: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2-08/01/content_655841.htm

      《新华每日电讯》: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2-08/01/c_13175179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