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机器人与人性化的公共服务
(2012-02-12 10:59: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随感 |
网络机器人与人性化的公共服务
文/张剑
近日,网友爆料称,清华大学图书馆设置的网络机器人小图“萌语言”不断,其系列回答爆笑网络。2月8日,小图的设计者回应,由于小图有自动学习功能,一些网友和小图交流时,使用一些不健康的语言,导致小图“被学坏”,目前小图已暂被“停职”,等开学后重新上岗。(2月9日《新京报》报道)
在人际情感缺乏、网络交流逐渐取代现实对话的逼仄语境中,放诸公共平台的网络机器人受人追捧,其背后彰显出来的,并不是网民的“空虚”与“寂寞”,而是他们对公共服务人性化的极度渴求。
网络并不是虚拟的江湖,网络也不是来去无影踪的神话,它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与适当外延。这也意味着,现实中的人们,会通过网络途径去寻找一个表达内心的出口,不管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宣泄,还是基于公共服务的合理表达,这些都需借助一个人性化的倾诉平台,否则,一切都难将实现。
然而,现实的困境却是,很多公共服务贴着人性化的标签,行事之时却往往背道而驰。比如那些千呼万唤也不回答的政府网站留言,那些高喊着“这就是个抢的单位”的城管执法者,他们所暴露出来的,非但不是服务的人性化,反倒是一脸的嚣张与戾气。
也正因如此,由网络机器人这一服务细节所引发的舆论震荡,才更应该促使公共服务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其一,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摒弃传统的呆板服务思想,促使公共服务向多样化、亲民化方向发展,仍是摆在服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其二,如何利用好现代网络技术,开启网民与服务部门的良性互动,这更是时代所趋,民众所愿;其三,在整个社会都以“我”而不是“我们”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公共服务又该以怎样的面孔去满足不同个体的利益诉求,平衡相关矛盾冲突,这,仍旧是一个挑战。
公共服务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服务部门为民质量的高低。面对网络机器人的“横空出世”,也希望相关部门以此为契机,把公共服务向人性化、亲民化引进,推动公共服务的现代化进程。
2月11日银川晚报:http://szb.ycen.com.cn/html/2012-02/11/content_216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