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道德制高点误区,让农民工穿得更干净
(2012-01-27 14:14: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随感 |
走出道德制高点误区,让农民工穿得更干净
近日,一篇来自河北石家庄的网帖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帖子中称一位农民工小伙给一对母子让座时,那名女子竟嫌弃小伙坐过的座位太脏,还冲着孩子发火不让孩子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民工因为知道自己衣服脏而不坐座位是很普遍的,无锡还有很多农民工因为担心其他乘客嫌脏而骑电动车上下班。(《现代快报》12月28日报道)
不出所料,对这则新闻的解读,网友们仍旧站在“传统”的道德制高点上,对当事女子一顿棒喝,并迅速的给她贴上了“肮脏、阴暗、歧视”等标签;而对让座的农民工,则是一番赞扬,认为他保留了农民最淳朴的天性、具有最善良的公民道德。
然而,在我看来,无论是对当事女子的极端贬斥,还是对让座民工的高度褒奖,都未能真正回到“理性”的认知角度来审视这个事件。网友固然可以给当事双方贴上不同的标签,但是,如果不走出传统的“道德高地”误区,仅凭直观想象和感性分析,便无法抵达事件的核心,更无法消弭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现实隔阂,一旦民众的“焦点”转移,那么,此类事件还会重复出现。
诚然,一个农民工的让座行为,本不该被“亵渎”和误解,可当事女士的内心诉求更不能被忽视。因为农民工衣服脏是事实,当事女士爱干净则是她的权利。虽然她的语言失当,然而,这并不能成为剥脱她享受自身权利的理由。我们能做的,唯有走出传统误区,创造条件,让农民工穿得更干净。
创造条件的责任首先在政府。只有我们在制度上更加尊重农民工,在保障机制上多向他们倾斜,在福利分配上多向他们靠拢,那么,他们就不会感觉到自己是城市的边缘人,他们也更有信心融入这座城市,进而注重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穿着,用实际行动向这座城市靠拢。
创造条件的责任其次在企业。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的农民工不愿穿干净衣服,而是没办法也没有条件穿干净衣服。工地里没有换衣间,宿舍里没有洗衣机,试想,劳累一天的民工,哪有精力天天去洗衣服,况且即使洗了,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晾干。所以,我们的企业更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给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劳保用品与卫生设施,为他们穿上干净衣服提供可能。
创造条件的责任更在民工本身。时代在发展,城市在进步,我们的民工兄弟也应该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逐步改善自己的卫生习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穿得干净一点,这并不难。
站在道德高度上的批判固然让人痛快,但事情的最终解决,还得靠现实的诸多努力。与其在道德高地上夸夸奇谈,我们还不如低下头来,创造条件,让农民工穿得更干净。
12月29日《大江晚报》、千龙网
http://www.wuhunews.cn/newspaper/djwb/html/2011-12/29/content_3422350.htm?div=-1
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11/12/29/2540@7608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