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题馒头 监管堪忧

(2011-04-13 09:57:17)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随感

问题馒头 监管堪忧

 (看了大牛的文章,觉得死得其所)

《广州日报》12日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记者日前进入甜心客车间暗访,发现大量回收的到期面包,由工人统一重新切片,拌匀后另行再用。另据央视11日《消费主张》报道,上海华联等超市多年销售由盛禄食品公司生产的染色、过期馒头。

 

看完这两则新闻后,或许你我都有同样的疑问:为何揭露食品安全问题的总是新闻记者,而不是相关监管执法人员?那么多的法律法规、监管机构又为何在这个时候集体失语,一脸无辜。

 

的确,中国食品问题太多,我们的监管部门可能一时半会“应接不暇”,可是,这并不能成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最佳借口”。一方面,我们的政府决策者设计了千万种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庞大”的食品监测网络;另一方面,前车之鉴带给我们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从三鹿到双汇、从红心鸭蛋到毒血旺,每一起事件都那么触目惊心,每一次事故都发人深省。然而,亡羊之后,所谓的“牢”却并没有因此补好。

 

诚然,道德良心、社会风气的总体滑坡是“牢”不能补好的主要原因,可是,卫生监管部门的集体失语,他们“事后诸葛亮”的心态,才更应该为这些“悲情故事”负责。从这些事件中,我们也不难窥见监管部门失职背后的一二三。

 

首先,是对法律信仰的迷失,对法律失去了必要的敬畏之心。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说过:“法律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我国并不是没有健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相反,缺乏的却是这些法律的执行者、实施者。正义不能昭彰,恶行便会得到鼓励。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部门,如果仅把一系列法律束之高阁,那么,在阳光体系下衍生的食品安全绝不是“美丽的鲜花”,而是“带毒的罂粟”,看上去很美!

 

其次,是监管部门对自身工作的“畸形”定位。如果每一次检查都是“自上而下”,先有通风报信,再有领导视察,那么,这样的监管永远都不会得到事情的真相。因为,最真实的一面往往在检查之前就做出了最完美的“掩盖”。所以,要想发现最真实的问题,还要求我们的监管部门能够放下身段,放下平时“一扫而过”的心态,出于对事情真相的了解,将自身职能正确定位。

 

最后,是他们对生命健康的漠视,对生命失去了起码的敬畏之心,没有尊重生命的意识,自然就少了工作中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查处,问题食品“大行其道”,自在必然。

 

没有对法律的绝对信仰,没有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没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他们,做了沉默的大多数,其实,也能“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