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算的孔明救不了失魂的大学
(2011-04-08 09:52: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随感 |
神算的孔明救不了失魂的大学
中国首个“孔明学院”,日前在襄阳学院正式成立,孔明学院还设立了“诸葛亮一班”和“诸葛亮二班”。该学院以自主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学科综合式学习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武汉晚报》4月7日报道)
不知道长眠于九泉的孔明先生看到这则消息后,会是怎样的内心感受。他一定没推算过,甚至也不曾想到,在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会以他的名义在大学成立一个学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不知道,孔明先生会不会很难为情。
期望成立“孔明学院”来打破沉闷的大学精神,襄阳学院这一“新颖”做法确实值得称赞,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在喧嚣浮躁的大学校园,“孔明学院”又能带来几多冲击力,又能给一潭死水的大学激起多少涟漪?这些,都有待时间的证验。可是,在笔者看来,成立“孔明学院”之前,还必须厘清以下几方面问题,否则,别说成立孔明学院,就是孔明转世,也解救不了失魂的大学。
其一,“孔明学院”究竟教什么?是跳出传统大学的教育模式独辟蹊径,还是因循守旧、旧瓶装新酒式的重复灌输?如果说孔明学院能够将孔明精神灵活地运用于教学研究中,培养出一批“能力异样”的大学人才,那么,这所学院也是“成有所值”。相反,如果“孔明学院”仅想凭孔明的名气来吸引民众的眼球,这样的教学必定会违背成立“孔明学院”的初衷。一旦这样的噱头效应得到模仿,中国的大学定会掀起一批学院成立热,比如“曹操学院”、“黛玉学院”、“宋江学院”,那样的场景,将是中国高校的又一悲剧。
其二,有了“诸葛亮班”,是否该成立一个“周瑜班”?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那么在“孔明学院”中,如果成立一个“周瑜班”,是否会激起思想碰撞的火花,将“诸葛亮班”与“周瑜班”有机结合,二者一定会相得益彰,这又何尝不是创新方案。
其三,“孔明学院”的成立,是否是为了迎合当地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是,这样的行为理应当止。一所大学如果失去了自己的灵魂,“沦陷”在铜臭的阴影里,那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只会成为其急功近利最好的借口。
孔明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如果襄阳学院不处理好上述几个问题,恕我邪恶的猜测:几年后,它一定会成为大学教育最好的反面教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毕竟,神算的孔明救不了失魂的大学。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1-04/08/content_546386.htm
http://www.xtol.cn/HTML/2011/4/156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