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篇新闻短评

(2011-04-02 22:04:40)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随感

(一)期待开展更多的下乡义诊

昨日上午,江夏区舒安乡300多名村民,在该乡分水村接受了专家全免费义诊。此次下乡义诊由江夏区卫生局组织,6位专家医师来自江夏区人民医院和江夏区中医院,他们大多有副高级职称。当天,共有来自附近7个村的300余村民享受了义诊。(《武汉晨报》41日报道)

 

笔者来自农村,见过一些“无奈”的生离死别,也见过一些因检查不及时、治疗不及时而造成的终生遗憾。那里的村民,一方面,缺乏必要的身体保护意识,他们从不主动进医院检查健康状况,生病后,也是能拖即拖,实在撑不住,才进医院买点药,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小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给人不少“遗憾”;另一方面,他们心疼自己的钱,总认为自己能背能挑,能干体力活,身体不会有什么毛病,可是,一旦进医院,却是为时已晚,懊悔不已。

 

义诊,对于身居闹市的人们来说,或许并不陌生。但对卫生条件薄弱、民众观念相对滞后的农村来说,义诊的确是一项惠及民生的“暖心行动”。首先,它可以起到普及健康知识的作用,让民众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其次,防患于未然的检查,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对农村地区的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最后,它可以为民众节约一笔资金,使他们对身体检查不再排斥。

 

唐代“药王”孙思邈曾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的思想,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治未病之病更显得迫切而必要。让我们为下乡义诊欢呼鼓掌吧!

刊于4月2日《长江日报》微评论: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1-04/02/content_4791860.htm

 

(二)限时供水,当以维护学生正常生活为前提

昨日,贵州亚泰职业学院一学生致电《贵州商报》反映,该校每天分3个时段、每个时段半小时或1小时限时供水,导致大家用水难,甚至有时不得不用桶装水冲厕所。(《贵州商报》331日报道)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曾有这样一段论述:在任何政府里,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其实,把这段话放诸此事件中进行考量,照样适合。只是,统治者变成了学校的行政部门,老百姓变成了学生。

 

限时供水,如果能满足学生的日常需求,倒也不失为节约用水的“另类典范”。但是,一旦限时供水扰乱了学生的正常生活秩序,这种措施理应“止步”。试想,如果一名学生在校总是纠结于用水时间的分配,用水多少的思量,那么,这就有悖教育的初衷,失去了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要知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沦于用水的无限纠结之中。

 

事实上,面对限时供水带来的诸多不便,早就有学生向学校提出过异议,但这些意见似乎都“落沉海底”。在一个思想自由的大学校园,竟容不下学生的丝丝意见,这多少有点让人难堪。一项决策的施行,不但要考虑自身利益,更重要的还要兼顾受众本身。此前曾有论者指出:如果一项制度是不公平的,它除了损害那些可以安排的牺牲者之权益外,最终也会损害设计者刻意保护的群体的利益。其实,这件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学生的正当利益的确受到了伤害,可是受伤最深的还是学校本身。一方面,在同学面前,自身形象受损;另一方面,在社会评价中, 更是抬不起头来。

刊于4月1日《黔中早报》,有删节。http://www.asrbs.net/site1/aswb/html/2011-04/01/content_19814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