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开了”,难道就该分开了吗?
(2010-11-08 10:45:18)
标签:
文化四川想开婚姻自卑与超越杂谈 |
分类: 时事随感 |
“想开了”,难道就该分开了吗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共有131万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其中,四川离婚人数最多,共有102596对夫妻离婚,位居全国榜首。而关于离婚率高的原因,有社会学专家分析,地震后,不少四川人“想开了”。他们更愿意反思生命的意义,更重视生活的幸福度,更关注个人的感受。在对婚姻产生怀疑时,更愿意果断选择离婚。(《成都晚报》11月7日报道)
“地震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用在今日的四川一点也不过分。近日有社会学家在解释四川高离婚率的原因时说:“地震使大多数人更愿意反思生命的意义,更重视生活的幸福度,对于婚姻、对于爱情,大多数人已经想开了”。
“想开了”,难道我们的婚姻就该分开了吗?婚姻既不是玩游戏,也不是走过场,她作为最真实的社会存在,最基本的社会载体,她真的就那么脆弱?真的就像“想开了”就可以分开了那样简单吗?
从情感上讲,经历过灾难阵痛的人们,都不会忘记那瞬间的地动山摇、那顷刻间的痛彻心扉。面对今日生活,他们理应倍加珍惜,对幸福的定位,也应理性而深刻。然而,理想很美满,现实却很骨感。他们挑战了我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创造了震后离婚的小高潮。这颇具“幽默”意味的“想开了”是否该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
首先,它是对社会责任感的曲解。真实的婚姻,既需要浪漫的情愫来维持,更需要现实的物质作铺垫。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两个人共同去面对,婚姻作为爱情的最终归宿,理应承担起同甘苦、共患难的责任,而不是机械的逃避、躲藏,甚至轻易的分开。因为这既不是爱情的初衷,也不是婚姻的目的。
再则,它是人们价值观严重错位的表现。诚然,离婚是追求另一段幸福的开始,殊不知,一段婚姻的破裂又会给多少人带来不幸福?这样的牺牲,代价未免太大!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有言:“假如一个人关心着他的同伴以及同类的幸福,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考虑其它同伴的利益,他解决爱情和婚姻的问题的放肆也不会损及别人的幸福”。在一个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社会,必然隐藏着价值观滞后与脱节的悲剧。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太过单一,下一个就真的会很好吗。
最后,它更体现了这个社会浮躁不安的气息。《新周刊》曾刊登过一篇《谁按下了中国人的快进键》的文章,文章将这个焦躁、不耐烦的社会描述得淋漓尽致。的确,我们总是行色匆匆,可我们却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的目标在哪?行走过程中,我们的灵魂又是否同步?浮躁了、不耐烦了,往往又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于是,很多人“想开了”,把婚姻当作宣泄的战场,最后两败俱伤。
爱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想开了,就更应该珍惜眼前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而不是以“想开了”,“我们分开吧”的悲剧收场。
新闻来源:http://www.chinanews.com.cn/sh/2010/11-07/26391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