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97农民工蜗居桥洞媒体政府杂谈 |
分类: 亚心网 |
还有多少农民工窝居桥洞
文/张剑
“大老板找到了,给我们付了8万块钱生活费;好心人带着吃的喝的从乌鲁木齐市赶来帮助我们;一些做工程的老板希望我们能去干活;连自治区总工会的人都来了……”10月31日下午,蜗居涵洞三个月的包工头陈登孝通过电话告诉了记者这一连串的好消息。(11月1日《都市消费晨报》)
三个多月的穴居生活,三个多月的无能为力,面对杳无音讯的老板,九十多位民工,他们憋屈更多的则是无奈。然而媒体的一夜春风,这些民工的命运便像坐山车一样,重新燃起了希望的曙光。先是大老板有了回应,答应给他们工钱,再是社会各界好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钱捐物、帮忙打听工作消息。甚至,还惊动了自治区总工会的领导及吐鲁番工会的工作人员,他们在第一时间对这些民工表示了关注。这些民工是不幸的,三个月的等待才换来今天问题的“满意”解决;但他们又是幸运的,他们背后有媒体、政府、社会的眼睛在关注,我相信,接下来所有的问题都不将是“问题”。
可是,在全国,和他们有着相同遭遇的农民工群体,他们都会如此幸运吗?面对他们,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首先,作为监督机构的媒体,不要放大自身的力量,要知道,你仅是一个监督机构。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我们的政府机构,他们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不是我们的新闻机构抢了他们的“风头”,让政府让位于媒体。如果这个社会,出了事都去找媒体而不是找政府机构,那是这个社会的悲哀,因为所有事情的落脚点还是要靠我们的相关部门去解决。
其次,我们的政府部门,保护民工权益的工会机构,更要“一马当先”,把民工的权益当作自己的权益,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多想想,做一些实际的事情。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语、一次又一次的无动于衷。这种“沉默”,无疑不是利益侵害者的最大帮凶。在高大的办公室里,享受着纳税人带来的舒适环境,你们,安心么?
再则,我们的民工要提高自身维权意识,要善于运用现代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要总做“沉默的羔羊”。因为你的沉默,是对对手的最大纵容。只有大家联起手来,再弱小的力量也会形成保护利益的坚强长城。
乌市民工穴居桥洞只是民工命运的一个缩影,这个问题的解决绝不能成为我们庆贺的理由。因为我们还不知道,在全国,还有多少穴居桥洞的底层务工者?他们又是否同样在被关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