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把民众出行当回事?
(2010-10-09 17:34:08)
标签:
厦门公交公司厦门日报公交场站公交线路功利主义杂谈 |
分类: 东南网 |
谁不把民众出行当回事?
文/张剑
最近,许多读者向厦门日报热线反映,不少公交线路突然变得陌生起来:线路编号改了,公交车站的线路牌却没有跟着调整,让人很犯晕。而据市公交场站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9月30日起,他们已经组织了7个工作队,划片分区,对本市108条线路、1700多座公交场站进行修改。但因工作量非常大,有些站点还没来得及修改,故出现上述状况。(厦门日报10月8日报道)
相对于耗资13亿、更换17万块路牌的全国高速路更名来讲,厦门这次算不上什么轰轰烈烈,抑或连一个小小的配角都不是。但这次公交线路更名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恶劣影响”,绝不亚于才“烟消云散”的全国高速路网更名。
密尔曾在《功利主义》一书中说过“一种牺牲如果没有增进或不会增加幸福的总量,那么就是浪费”。按此此理,厦门公交公司启动的换牌动作究竟会不会增加幸福的总量?人民的幸福愉悦指数又会不会为此而大幅提升呢?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这一行为进行解剖!
首先,公共交通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担负着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审美效果的重任;另一方面,它还必须认清自己的社会定位,为广大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在没经过充分论证的情况下,绝不允许任何单位擅自改变其行为路径。而厦门公交公司却乐此不彼的对市内公交线路频繁“变脸”,这背后凸显的轻民思想令人深思。在他们眼里,或许只是一个数字的简单改变,然而对于普通市民,这频繁变更的数字除了能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外,于出行、于办事毫无帮助。相反,市民还可能会在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数字迷宫中找不到一条“归家的路”。
其次,频繁更换公交线路是对民意的一种亵渎。公交公司掌握着城市公交调度的“生杀大权”,一条线路的调整或改变,事先必须征求市民的意见,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前提下,作出相应整改。而厦门公交公司依附着手中仅有的那么一点权力,视民意而不顾,在繁华的大街上来了一次“权利裸奔”。或许,公交公司也有自己的苦衷,但这绝不是他为所欲为的理由。在一个文明社会,只有听到民众的声音、让民众掌握话语权,才是各项措施顺利进行的朴素回归。难道,公交公司不懂?
再则,频繁更换路牌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108条线路、1700多座公交场站、7个工作队,这项工程花费将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诚然,我们可以相信它解决了一部分人短时间的就业问题,但是,解决就业与这项花费相比,永远是那么的卑微渺小。
不难看出,厦门公交公司完全是在自编自导一出恶作剧,这部剧中,只有主角,没有观众。弃民意而不顾、把市民出行不当回事,因此,他的行为不过是做无用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