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音的训练,要多以生活常识内容为主,让孩子尽量在学习中加深对语音的理解。如模仿“喝”、“吃”,同时一定我辅助水杯及水,或吃的食物,边吃边做口型模仿加动作提示,一旦对简单的指令听懂、理解,并有发音的欲望,可跟随模仿时,将已掌握的感性认知内容过渡到图片上的抽象理解。
如拿着河水、吃饭的图片来问孩子,让其选择哪张是喝?哪张是吃?并让其模仿“喝”和“吃”的口形及动作。以后在模仿其他内容,如果手指指着图片上的公鸡,来问孩子大公鸡怎么样叫?和孩子一起发出“喔—喔—”“O”的叫声,可以配以录音磁带及童谣“大公鸡喔喔叫,天天叫我早早起”,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跟随大人的口形模仿及动作模仿。以后再去模仿“喵—喵—”、小羊“咩—咩—”、小狗“汪—汪—”的叫声。起初训练口型模仿,最好先选定几个好发的音节,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一天之中尽量多重复多强化,从开始的偶尔发声,到频率的不断增加,再到最后的渐渐巩固,可以脱口而出。这中间的过程,往往孩子进步很慢,发出一个音后,要沉默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有新音节的出现,但只要坚持,相信一定会成功。
2 学会洗脸,认识自己和别人的五官名称,并且知道洗脸过程所用的物品。每天同孩子洗脸时先拿来毛巾、香皂,并打开水龙头让水流出来,再让孩子摸一摸水是烫的还是凉的或是是温的,并通过表情、动作让孩子理解语言,包香皂一抹,双手搓一搓,用水冲一冲,让孩子能逐渐听懂指令作出相应的动作,最后用毛巾擦干手,并通过高兴的表情以及口型的不断变化,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如毛巾、香皂,及脸、眼睛、鼻子、嘴、手、镜子,边拿实物边发音,边指五官边发音,天天巩固,天天强化。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附儿歌:眼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耳朵在哪里?在这里,用手指出来。鼻子在哪里?鼻子在这里,用手指出来。天天指认,天天理解,天天有声音的刺激,天长日久音节总会出现。
3 教给孩子辨别不同的味道,以帮助、巩固对不同食物、水果及饮料名称的理解。如通过游戏将一些常吃的水果准备好,然后用布条蒙上孩子的眼睛,分别给孩子吃不同的水果,如吃苹果,让孩子摸一摸苹果是圆的,有一个柄,吃起来是甜的,边吃边问孩子是甜的?还是苦的?并让孩子辅以表示动作,点头表示甜,摇头表示苦,边吃边训练发音,tian甜,ku苦等等,逐渐举一反三,让孩子接触酸的,咸的、拉的食物,以提高对不同味道的理解。
4 提高孩子的触摸能力,并通过触摸不同物体,认识理解物品的特征 、名称等。如果吧几件不同的物品放在一个布口袋中,通过孩子的触摸、手感,分辨不同的物品,并逐渐发出不同的音节,如不口袋中,放入一小瓶哇哈哈、一个乒乓球、一把小牙刷、一元硬币让孩子先摸一摸,在分别看一看实物,然后分别拿出不同的物品,发出不同的单音,如娃,球,钱等名称。要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当他想到户外玩的时候,一边是爸爸,一边是妈妈,让孩子选择对象并发出单音,做出相应动作,如拉着爸爸的手发“爸”,并将爸爸拉出户外方向,说明孩子已经掌握了相关单音。再比如一边是妈妈宝宝的声音,一边是爸爸举高高的声音,让孩子来选择,有些淘气的宝宝,一定是选择举高高,这时也一定让孩子发出“高”的音再去满足。
5 叠音的训练。我会叫爸爸和妈妈:分别准备一张爸爸和妈妈的照片,让孩子与爸爸或妈妈面对面,或让孩子坐在爸爸或妈妈的腿上,逗引他看着爸爸或者妈妈的脸,双唇紧闭,然后发出辅音“b”或者“m”的声练习,然后辅以“a”的声音,分别组成爸爸或妈妈,要反复练习,快速连续读,读正确时要亲吻爱抚孩子,以加深对叠音的理解。大量的生活物品进行配对,对物品进行分类训练,如妈妈、爸爸、宝宝的生活用品分类:毛巾、牙刷,服装用品的分类:衣服、裤子、袜子、鞋,以及书包等等,边分类边教孩子认读、仿说,以提高对物品的认识理解、丰富孩子的语言词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