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爸爸叫“路怒”族! 爱孩子就要改变他们

标签:
育儿 |
事故回放
▶5月3日,成都女司机疑似别车被打,打人司机的孩子当场被吓哭。
▶5月10日,上海闵行区女童在小区内被碾压身亡。
▶5月14日,洛阳高速上前车抛出易拉罐,后车避让不及一家5口3死2伤。
目前我们身边出现了一个新兴人群叫“路怒”族
,他们大多由男性组成,其中做爸爸的也很多。本文专为这批“路怒” 爸爸们而写,同时也警示有“路怒”
倾向的妈妈们,千万别把孩子交给“路怒” 情绪!酿成苦果是无法挽回的。
注意
行车前扫视“儿童盲区”!
驾驶中,轿车的车身四周都有盲区,且车身盲区不可能被消除!因此,在行车前应该先扫一下“儿童盲区”,确保安全了再行驶。
不要成为孩子杀手
▶上车前,最好绕车一圈观察周边是否有孩子。
▶开车前,可将头探出窗外观察车外情况。
“路怒”
危害孩子
很多人,尤其是脾气本来暴躁的爸爸们,开车“路怒”时会不顾一切地爆粗口、使暴力,或“以牙还牙”等。妈妈们,也可能会情绪失控,叫骂孩子,迁怒弱小的宝宝。长此以往,孩子在车内会越变越“强悍”,最后他会从你们身上学到——
☀
说脏话、发脾气等坏习惯。学习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不要总是奇怪为啥孩子会骂人、脾气差,很可能就是潜移默化的作用。
☀
惊吓和误导。除了让小宝宝学会模仿,胆小的宝宝还会受到惊吓,大一点的宝宝则会学到“快速解决问题”的不当办法。
☀
言行不一。如果父母成天嘴上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而自己却“变本加厉”地这样那样做,不但破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还会让他的价值观出现混乱。
不让“怒火”跑岀来
1.
带着好心情开车上路。
2.
欲“怒”时听听舒缓轻快的音乐;停车,搓搓手,缓解下情绪。
3.
开车窗换下空气,防止封闭环境带来的身体及心理不适。
“路怒”
源于焦虑
“路怒症”本质上反映的其实是人的焦虑感,是情绪障碍在马路上的表现。这种人常常认为别人的行为都是针对自己,哪怕对方抢道也会视为对自己的挑衅,从而激发“怒火”,导致情绪失控,造成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无法挽回的恶果,给家庭带来不幸。
特别提醒:“路怒症”严格来说谈不上是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但需要自我察觉和调整,以免影响身心健康、危害他人。
行动
为了孩子改掉9项陋习
每个人开车都有自己的“癖好”,但有时候,我们的开车不良习惯成为了邻车司机的导“火”索。当火势凶猛时,你车内的孩子也许会是第一个受伤害的人。不信你仔细听听:
❶急刹车:伤颈椎
倘若你毫无征兆地急停,你的孩子颈部极易受到过大的惯性冲力而造成伤害;后车来不及作出反应也会发生追尾。
❷随意变道:伤大脑
不打转向灯就变道,往往让后车司机措手不及,两车相撞可能引发孩子脑震荡和脑出血等伤害。
❸夜间不关远光灯:伤眼睛
不论跟车还是会车,开启远光灯都会严重干扰视线。特别是会车时遭遇远光灯会有1~3秒短暂失明,等于蒙眼开车,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自家孩子此时正直视前方,尚未发育良好的双眼极有可能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
❹压线行驶:易受伤
开车不走“正道”,不仅容易分散前车司机注意力,还会“折磨”后车,如果自己的车不幸受到前后夹击相撞,撞击严重的话,车内的孩子会因突如其来的挤压而骨折或者脑部受伤。
❺乱按喇叭催促:刺耳不安
没完没了的喇叭声会让其他司机(特别是新手)烦躁、易怒;刺耳的喇叭声也可能让车内自家孩子从睡梦中惊醒,哭闹不安。
❻插队加塞:造成恐惧
插队加塞不仅影响其他车辆正常行进,还很容易发生刮蹭……刮蹭一旦发生,势必引发一场口水之争,大人的争吵可能会令孩子恐惧不安,给孩子心灵带来负面影响。
❼跟车太紧:造成惊吓
跟车距离太近,会给前车司机造成“负担”,担心你刹车不及时而被撞……追尾相撞对孩子的影响小则心理惊吓,大到危及性命。
❽窗外扔垃圾/吐痰:坏行为
开车时往窗外丢垃圾/吐痰,万一落到后车挡风玻璃上,后车司机下意识躲闪,这即使万幸没有引发交通事故,但这种没有安全意识、没有公德心的无良行为,也极易被孩子当作“正面”教材而迅速习得。
❾开车打电话:瞬间事故
开车时打电话,注意力分散,开车慢吞吞,甚至占道行驶……不要小看它,它甚至会夺走自己或者孩子的生命!
“路怒”不是病,却比癌症更可怕,因为它会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引爆,把家人和孩子带入冰冷的世界,有去无返!
请怀着一份公益心,把此文转给有“路怒”倾向的家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