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代代爱扮公主•假装奥特曼?性格是“扮”出来的!

标签:
育儿 |


所以,孩子在玩的这些“假模假式”的游戏,到底为什么?爸妈、奶奶、爷爷可能根本就没看懂!
角色扮演,爸妈们摸不透
无意义的事少做!有的妈妈不懂孩子自说自话在嘀咕些什么,会指责宝宝浪费时间,逼宝宝去做看书、写字等“有意义”的事。
男孩还是女孩?有的妈妈因为男宝宝却喜欢抱小熊、小鹿或娃娃,或女宝宝喜欢玩男孩游戏,便感觉困惑不舒服,甚至强行不让孩子玩这些不符合宝宝性别的玩具和游戏。
宝宝的游戏好无聊!有的妈妈陪伴孩子做假扮游戏的时候心不在焉,认为“小儿科”,对宝宝的游戏敷衍了事。
宝贝就是公主!是王子!无意识中只给宝宝一种角色,比如《虎妈猫爸》中的茜茜,奶奶为孙女营建了一个公主身份,游戏之内、之外让孩子无法辨清自己的真实角色,俨然一个霸气的主。
最近读到了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教授的《让孩子幸福》一书,其中提到孩子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需要玩一些角色扮演游戏。今天我想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和杨所长的研究,来谈谈宝宝们的“假装”游戏。
角色扮演让宝宝知道“我是谁”!
宝宝小时候喜欢“办家家”其实就是在玩扮演各种角色的游戏。宝宝有此需要是因为当他开始把自己从精神上与父母分开时,需要在自己心里建立起一个关于自己的“内心形象”,即发现“我是谁”?
他们装扮成各种动物、人物、卡通形象,比如懒羊羊、聪明的一休、超人奥特曼等,来寻找自我,形成自我,从而认定自己究竟是谁,自己与他人有何不同。最后,这些角色特点在宝宝认可后,融入到宝宝的性格中,并逐渐固定下来。
角色扮演4阶段
一岁
爱模仿
宝宝最爱模仿。他会用现实物体――如抢妈妈电话来打电话,用奶瓶来假装喝水。
两岁
爱想象
可以通过假想来模拟一些事件,比如把一个小木块假想当作电话与小动物通话。这时小木块的现实程度已变小了,宝宝有能力自己把它想象成电话。
三岁以后
扮演“角色”
刚开始,宝宝总是把自己想成那个“角色”来演,而三岁以后他开始有意识扮他人了,比如自己扮妈妈给娃娃喂水,把自己喜爱的布娃娃放在小车里推着出去散步,就像大人一样。
四五岁时
朋友协作
开始向往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协作扮演角色了。他们会建立游戏主题,并分工扮演很多角色,到后来还会自己设计故事、发展,创造出一个虚拟世界,比如“你假装是宇航员,我假装在操纵控制塔!”
父母参与!该做4件事
1.一起玩起来
孩子非常在意父母对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反应,因为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有阵子儿子爱扮奥特曼,我就应邀扮演M78小怪兽,他能用奥特光线呼风唤雨,我就学影片中的怪物被打败。
2. 一起沉淀性格
当孩子的角色扮演得到父母的积极反应,他会继续尝试其他的角色来看看父母的反应。比如奥特曼之后儿子又开始扮演起Pokemon,他说“奥特曼太打斗了,Pokemon
很可爱,很看重朋友”。由此,他从打斗“进化”到交友。
如果父母给孩子足够的角色去扮演,孩子就会从各种角色中汲取营养,塑造出高度个性化的性格。
3.不随意为角色定性!
玩具是没有性别的,男孩子可以玩女孩玩具,同样,女孩子也可以玩男孩玩具。没有必要因为男孩戴上妈妈的项链而质疑孩子在性别上取向上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因为女孩喜欢玩枪而认定孩子是个“女汉子”,这些只是成人的成见,而并非孩子的问题。
4.五个“不”字很重要
父母不评价、不批评、不忽视、不禁止和不惩罚孩子的各种角色尝试。对于孩子来说,丰富的角色选择,就是在感受不同的生活,父母应该加大孩子的选择,而不是缩小孩子的选择。
关于孩子“办家家”的事,今天先聊到这里。同时推荐杨雄老师的书《让孩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