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蚂蚁
蚂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94
  • 关注人气:9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存

(2021-01-18 09:11:17)

我很荣幸,就在8年前,我在镇平县一工地的地下室里,采访了这位诗人!台湾一知名诗人及文学杂志编辑,把诗人的作品灵魂与之杜(甫)孟(浩然)作比,喻之,极有大自然的气息!今天,偶然看到有关诗人的评述,想起了当年的故事!

一一作家记者刘兄转载下文引言。呵呵,烟村(蚂蚁)在此向关注支持湿虫的亲们一并致谢!

朱可铮诗在他乡

原创 豫西南文学 当代乡土作家 前天

诗在他乡

诗在寒冷的冬天应该是蜷缩在某个角落里积蓄力量,等待来年春天的盛放。

一个暖阳的冬日,有文友邀约去看一位诗人,他在城市边缘的某个乡村,守着自己独特而斑驳的诗歌真理和贫瘠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车子一路前行,在通往诗人家乡的小镇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冬日的寒气被各种叫卖声充斥并淹没,蔬菜瓜果和车辆,以及各种商品都拥挤在无序的路上,尘世喧哗,一路聒噪出衰歇冬季特有的沉郁。我们知道,诗人偶尔也会在他需要的日子里骑自行车来到十几里外的集市,到工地上,在瓦砾抑或是涂料颗粒里寻找生存的凭据。没有人知道混迹在人堆里,浑身邋遢、蓬头垢面的这个另类男人竟然会是一位歌者,在神圣的诗坛,连续发出微弱的呼喊。

诗人经常囊中羞涩,但他似乎还能接受这样不费口舌、全身运动的体力劳动,像保安这类工作,他是极力排斥拒绝的,闲置的两只手会让诗人感到呼吸局促,无处安放,于是,他固执地认为一切安逸都与他隔着一道暗黑屏障。

汽车导航也未能让我们一行顺利抵达诗人的村庄,我们在陌生的村子之间迂回,少有人烟的村子边角裸露在寒冬里,颓废而没有诗意。一望无垠的旷野大片绿色的麦苗匍匐,细微的大地律动已经为以后丰收的那片金色做好了过渡和铺垫,不久的将来,圆形的麦场是一个辽阔的舞台,诗人双膝跪地,锋利的麦秆紧紧嵌入到他粗糙的关节内,他倾注于这片麦田的汗滴,淌下季节的诗行,闪耀着最漫长最明亮的白昼,而他更像一个困乏的劳作者,忘记了台词,忘记了表演,也忘记了黑夜的文字穿梭。

几经周折,诗人终于在静寂的村口迎到了我们,细微的草屑在他一头乱蓬蓬的脏发里竟闪出麦质的光泽,右腿膝盖下清晰的土痕顽固地粘附于棉裤上,却丝毫不影响诗人诗行里的纯净和清丽。

这次突兀的造访并未给诗人带来任何恐慌,他完全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甚至是穷困潦倒的形象,迎接我们到他的新居。两间小平房,狭小的院子里崭新地堆放着几袋花生和玉米,破旧的自行车在青灰色的水泥地上显得尤为落寞,诗人说,这是他唯一的代步工具,兴冲冲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无论怎样都骑不好,农忙的时候,只能喊人来帮忙了。

诗人为我们泡了上好的茶,据说是一位远方的诗友带给他的。很快,我们的话题开始从堂屋转移到他农家味十足的小院里,农事,秋收,家务,即将90岁的老母……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就站在投斜到小院的一缕明丽光线里,光亮照耀我们的同时,又映衬出周围巨大的暗影,那一刻,诗人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他半蹲着,在暗影中拨弄着蛇皮袋里哗啦作响的花生,腿边还有散落的几瓶塑料壶盛装的酱色花生油。

诗人坎坷的经历,注定他一生带着格格不入的叛逆,说到龃龉处,话语如手里的壳果一般坚硬。很显然,诗人已经习惯了这种卑微的生活,不求人,不低头,不谄媚,不与世俗为伍,无畏而不屑,用干瘪的粮食颗粒赡养老母,在漏雨的老屋用偏执的思维深情酝酿诗句,欣喜的是,那些跳跃的文字为诗人困窘无助的生活注入了个性和力量,才不至于让他在贫瘠的村庄里踽踽独行。

诗人家的门前长满了雪里蕻,繁盛而茁壮,浓稠的黑绿被疯长的荒草包围着,显得尤为坚韧。令人称奇的是,这些规规矩矩的雪里蕻根本不是人为栽种的,它们自生自灭的顽强生命力始终维护着内在的生长秩序,在诗人门前松软的土壤里成长成行,无声无息,沉默而一致。锯齿般的叶片上,弱小的绒毛半开半合,仔细聆听,似乎能听到它们微弱的合唱,是渐次式的辽阔和洪亮。诗人说,他不吃这些菜,于是,我们一行几人,奋力拔了起来,我们要将这些带着诗意般温度的雪里蕻带回去,做成美味的佳肴品尝,就像朗读诗人的诗句一样。

图片

在诗人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到临近村落吃午饭,聊一聊诗歌。临近村落是小城接壤县的某个集镇,踏入异乡,诗人更像是放下了所有包袱,异乡的新鲜和兴奋令他轻松异常,对诗歌无法割舍的爱在升腾,文友们就诗歌的讨论更是让这顿午餐有了个更深层次的品质和亮度。特别是聊到诗歌,诗人有时候给予的竟然是委婉的批评,昏暗的房间,看不到诗人身上的灰尘和琐屑,他眼眸里只有纯净的诗歌,而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可以深切地感觉到他略带克制却依然充沛的激情。我们看到,在他乡,放荡不羁的田野与诗人的反叛高度契合,面对黑暗,唯有信念,生存的艰难,从未让诗歌走远,诗歌让诗人竭尽全力,用精神的倒立来颠覆世界。

我个人认为,诗人的性格多少带着不容置疑的戒尺和刻度,他会带来一些令人生寒的语境,这些语境本着自己的精神价值取向而生,对人生领悟的绝对化也就在所难免。

在离开时,诗人竟破天荒地与大家合影,我忽然就想起诗人那两间崭新的小屋,简单的几件家什,家具上镂空的或黏贴的花朵,虽朴素低廉,却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那份柔软。

人的一生,我们都在跟自己较量,唯有顺从妥协与自己和谐相处,才能活得跟满身灰尘的诗人一样,高贵的灵魂在飞翔时才会轻盈剔透。

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