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吟琴和玲珑山

(2009-03-23 18:20:49)
标签:

琴操

诗吟

歌伎

水玲珑

玲珑山

临安

文化

诗吟琴和玲珑山

李冬君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玲珑山,名副其实,小巧玲珑,就像临安古城的后花园。

苏轼任杭州知州时,曾登游玲珑山,山得词仙光顾,气韵愈发灵珑。

都说苏士子的词,必是铜将军打铁竹板,高唱大江东去;柳永的词则须于秦淮河边,浅斟低唱:扬柳岸,晓风残月。不过, 东坡居士在玲珑山的题词,却情思婉约,缠绵悱恻。所谓:山玲珑,水玲珑。山水玲珑;钟悠远,鼓悠远,钟鼓悠远。

这一叹三咏,回味绵长的词句,却牵出谶语的命意,在这玲珑的山水中,有一段才子佳人了却尘世情缘的往事。

苏轼与杭州绝代歌伎琴操一见钟情,歌伎与苏学士的对应唱答,颇具才气,于是学士怜琴操兰心慧质,劝其及早从良。琴操即和学士,信口歌唱:“谢学士,醒黄梁,门前冷落稀车马,世事升沉梦一场。”

琴操以为,从良也不过是苦俗一世,便决定听命学士,“从今念佛往西方”,到玲珑山削发为尼,青灯古佛,只留得襟袖上,空有余香。无奈红颜薄命,琴操带着“此去何时见也”的遗憾,禅寂于玲珑山上。与清风为伴,山水为邻。

才子郁达夫,感其事,怜其身,专为凭吊琴操的“香冢,登玲珑山,并找来《临安县志》,坐在墓前翻寻,可惜全书只有一行字“玲珑虽小,苏轼曾登。”没有琴操的任何香迹踪影,才子颇为不平,面对“一捧荒土,一块粗碑”,即刻赋诗一首:山即玲珑水亦清,东坡曾此访云英,如何八卷临安志,不记琴操一段情。

也许学士愧于琴操的高悟,而登玲珑山寻禅。

苏轼性情率真,与王安石政见不合,游宦仕途,几经浮沉。学士虽才高八斗,却不谙政途谋事,徘徊两难。醉酒留诗,差遣郁闷。倚石而眠。但人醉心不醉,诗云:“何年僵立两苍龙,瘦瘠盘盘尚倚空。”玲珑山也有苍劲险峭之容,激发了学士的豪放诗情,才有“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的生命感发。(旧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