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入,企业用工也从原来的盲目逐渐变得理性,高学历人士和海归者不再成了用工单位争相录用的香饽饽,反而一度陷入就业尴尬的境地。
现实当中,研究生和博士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不对口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之中处境不及大学生者比比皆是。用一句多少有点儿酸辛的话说,“现在,很多地方扫大街的都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大学生还扫不了大街。”
读完武大硕士研究生的王丽娜,本以为能轻松找个好工作,哪知在面试时竟被一所二本院校毕业生给PK下去,这让24岁的她很伤神:硕士文凭啥时候起从“敲门砖”变“拦路虎”了?于是,她修改简历,在上面列明自己只是本科学历。“高学历什么时候成了一种‘负担’了?”王丽娜很想不通。(来自《武汉晨报》)
这样的悲剧绝对不是仅仅发生在王丽娜一个人的身上,只要留心网络、报纸等传媒,最近几年,高学历就业难的现象随处可见,为什么会出现高学历者求职屡屡被拒的现象呢?以下几个原因不得不提及。
首先,随着中国实业经济快速发展,实业用工更青睐于操作经验,而不是拥有学历的高低。对于企业来说,招用高学历者不但要支付高昂的薪金,而且还需要安排进一步的业务实习,在高学历者身上花费的财力物力都高于低学历者,低学历者却可以省去一大笔高昂的费用,而且更易与企业规定和工作需求契合。
二是,太多的实践证明高学历并不代表高能力,很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博士生,在求学的过程中渐渐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件读书机器,读死书死读书,取得了一大堆的文凭,却丧失了社会活动能力,思维如同数学公式僵化而不变通,有甚者根本不懂如何与人交往。有些拥有高学历的人,学历和文凭存在很大的水分,通过关系或者财物换取了身份象征,却并没有具备真才实学。
三是,很大程度上有高学历的人都清高自傲(当然并非全部),他们将自己置于绝对的位置,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样子,不大愿意和同事打成一片,故而团队精神在这种人身上很难体现出来。同时,他们会借助自己高学历的身份,轻易不愿意被人否定自己的观点(那怕是错误的观点),这对于企业来说是致命的,不但不利于企业精神的贯彻落实,更不利于企业群策群力共同成长的愿景。
总之,如果要让自己成为社会精英,就必须学会改变自己——人不一定能够改变环境,但一定要适应环境,这可能才是生存之道。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显示,近几年,硕士生的就业率连续下降甚至不敌本科生。武汉大学社会学专家尚重生教授建议,拿着硕士研究生文凭的求职者,要舍掉傲气和躁气,放下身段,脚踏实地,从人格、心态、观念上寻求转变,才能成为真正的精英。
希望每一个高学历者能够坦然面对就业尴尬局面,在内心深处都应该反问自己一下:“我们真准备好了吗,即使面对最差最累的工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