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英国格林威治天文世界时游记 |
分类: 游记 |
坐游船大致一个半小时之后,就来到了世界著名的小镇—格林威治。她位于伦敦东南、泰晤士河南岸,人口有21万,距离的伦敦市中心不过8公里左右,属于英格兰大伦敦外围一个区,原是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地,是地球本初子午线的标界处,世界计算时间和经度的起点。
下了码头,沿着一条“弹格路”一直走,就可以看到前方一个小山坡顶上有一座天文台建筑,这就是世界著名的天文台——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这里地势险要,风景秀丽。从海上经过泰晤士河河口进入伦敦的船只,必须从这里经过。15世纪初,英国王室就将其作为防守伦敦的要塞,在这里设置炮台和瞭望塔,用来监视泰晤士河上的舰船。在这里还修建了许多宫殿,大片山林草地被王室作为养鹿、放鹰和打猎的御苑。1675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决定将格林威治的了望塔,改建成英国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
1884年,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上,虽然规定了计算各国地方时间的方法,但是在一些重大的全球性活动中,还需要有一个全球范围内大家都共同遵守的统一时间,因此又规定了国际标准时间。它要求全球范围内都以零经度线上的时间作为国际上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因为零经度线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所以国际标准时间也称为格林威治时间,又称“世界时”。同时,正式确定以通过格林威治天文台中星仪的子午线为零度经线,向东称东经,向西称西经,各为180度。每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格林威治也成为世界计算时间和地理经度的起点。从此,格林威治驰名天下。中国北京作为东八区,也就比格林威治提前八个小时。有了格林威治时间,世界上再发生所有的重大的事件,各地都可以对照自己所在地的时差而计算出实际发生的时间了。
现在,在天文台大门旁的砖墙上,还可以看到镶着一台24小时走字的大钟,它所指示的时间,就是世界各国通用的“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天文台已迁往东南沿海的赫斯特蒙苏,其原址已改为皇家海军学院、国家海洋博物馆等。在皇家天文台的院子里,还有一座刻着格林尼治零度子午线的铜碑。这个铜牌中间一条就是本初子午线,除了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制定的依据,同时也将地球划分成东西两半。地上还有世界各地的时间对照表,中国有北京与香港,而美国却有五、六个城市。我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以作纪念。


出了博物馆,人站在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上,鸟瞰这个格林威治小镇与周围的风景。这里的山坡已经被建成一个大花园,有数千顷的大草坪、美丽的花坛和茂密的树林。格林威治也是个兼具历史和地方风情的小镇,也是伦敦在泰晤士河的东方门户。丰富多样魅力不失的格林威治,仍具备航海、天文、皇室、市集等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千万风情,加上本世纪全球瞩目的格林威治千禧巨蛋,绝对是到伦敦不容错过的畅快之旅。特别是2000年1月1日盛大开幕的格林威治千禧巨蛋,从建造之初就受到全球瞩目,千禧巨蛋的时代意义不仅是迎接千禧年,同时也是伦敦创世纪的巨大建筑,这个斥资将近7亿6千万英镑兴建的巨蛋是全球最昂贵的雄伟建筑,也是全球最大的“巨蛋”。不过,我怎么看感觉好像是一个被插上洋葱的一个压扁的鸭蛋。粗看,也不怎么样的。也许,我还不了解其中真正的价值与“故事”吧。
山脚下,皇家海军学院和海员医院已经是新的角色了,成为英国格林威治大学(Greenwich
在路边喝热巧克力时,我自问,我们中国人近二百年来,几乎没有为世界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过世界公认的重大贡献。近一百五十年来,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世界科技发展最快最多的时期,而我们至今还是躺倒在老祖宗的所谓的“四大发明”的美梦之中而迟迟不肯醒来。一个小小的格林威治几乎划分了世界的时间与地理位置,也规定了地球24时区。这给世界的进步带来了推动,给人们的社会与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呢?这固然有当时英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所起决定的,但也有英国一批献身科学的探索者的奉献所致的。当然,后来也有伊斯兰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子午线应该设在中东麦加。我也反对这种说法。如果伊斯兰圣地——麦加被定世界时开始,习惯一旦形成,改变的代价太大了。我认为,我国过去的科举制度,是无法挑选出一些很好的科技人才,那么我们现在的大学还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呢?我们引以为骄傲的不少大学,还耗费了国家大量资源的什么北大、清华的,现在站在世界的角度来看,也不过是“洞里老虎”!因为,他们在世界科技与人文舞台上,没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伟大的贡献。
解放都已经六十年了,我们的几百所大学为人类与地球的科技发展又有什么伟大的创举?又有什么可以在世界上值得华人骄傲的资本?尽管世界上,已经有位数不多的华人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他们都是在外国培养出来的,他们研究的成果与我们的教育根本就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与我们生活在大陆,学习在大陆的人们,又有什么相干的?我们又有什么可以骄傲的资本呢?无非是一些什么不干寂寞的人,自己跑出来说,“某某是我的过去同学”,或者说“是我的亲戚”,等等。同学也罢,亲戚也罢,跟我们就是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就是没有资格来借光。一个小日本,在本国培养出来的诺贝尔获奖者要比我们多了多少呢?体制问题?仰或教育问题,还是中国人自己“浮躁”的大问题?我想,举国上下热衷于“浮躁”,包括我本人也是如此。
乘游船游览泰晤士河,可以把伦敦泰晤士河两岸的著名景点几乎都欣赏到,而且还能够坐在游船上,人感觉很轻松的。泰晤士河,的确就像一条时间之河,向人们诉说着伦敦过去的,展望着希望的未来。坐船回程,已是华灯初放之时,伦敦泰晤士河的夜景,还是很不错的。我也拍了一些照片,希望有一点价值带回来作参考。
孙伟2009年10月25日写于英国伦敦,修改于11月9日上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