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4日,天阴,温度10度以上,能见度一般。
由大峰山景区驱车原路返回,到达岚峪村,从村中穿过向南,再向东,到达方峪村。如果走220国道见到东风渡槽以后,有水泥路,东南行直行,三叉路口右拐行三里路可以到达方峪村。
方峪村分新村和古村,新村无特色,一般游客去的是古村。到达古村入口,需要穿过新村的街道。由于国庆节,村民在新村外设置路卡,不让车通行,只好把车停在村外的停车场,多交10元停车费,也算是变相的收了门票费。
方峪古村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南10公里的勃鸽寨山东侧,齐长城最西端山峪里。是明代洪武年间由山西移民方姓后裔建立的宗族聚居村落,至今历600余年风雨,仍存留明清风格北方山地民居300余栋。以石墙古院,石棚石屋,石板铺就的街巷著名,吴家大院至今已有500年历史,乾隆古井至今还能用,是济南至今保存非常完整的古村落。
齐长城下的石头城方峪村虽然缺少名人骚客、富贵官家;缺少人文历史、古董文物;石屋建筑风格也大同小异,鲜有石雕和砖雕;房屋大多断壁残垣,房内设施简单。但古村、村中的建筑、街道等基本保留完好,还有五圣堂和鹁鸽寨山上的石头山寨。人走在村中,踏着石板路,看着古村、古井、古槐、古老石碑、石磨,古窑,古寨、古炮口、古垛楼,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油然而生。
方峪村游览地图
方峪村分新村和古村,新村无特色,一般游客去的是古村。到达古村入口,需要穿过新村的街道。
这是文物保护碑
村外群山环绕,远看大峰山景区和黄石崖
由于国庆节,村民在新村外设置路卡,不让车通行
只好把车停在村外的停车场,多交10元停车费,也算是变相的收了门票费。
新建的方峪村,新村的街道大街宽阔,房屋敞亮,但毫无特色。
据说上个世纪80年代,因为村里同姓不能通婚,老村环境差,房子破,村里很多青壮年打了光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村民从山坡上搬了下来,在村下修建了新村。
有商业头脑的村民,已经开始做起旅游买卖
到达村委
到达古村入口
先去古村后街
老方峪村大都只剩老人留守,日夕相伴老街老井老碾子。
走进巷子,脚下是石板路,身子两侧都是石头墙。
狭窄的巷道
吴家大院
吴家是个大财主,原本住在平阴县,后来迁到方峪村。吴财主懂医术,村里人到他这里看病,有钱人家看病随便给钱,没钱人家一律免费。虽然如此,吴财主还是挡不住“土改”的冲击,在“土改”过程中,吴家大院还是被分了。如今,吴家大院里分别住着不同的人家。令人惊奇的是,这十数户人家虽然各自有独立的小院,但又户户相通,从前街进门,在大院里转悠半天,出门便到了后街。很多人家外出时,根本不用锁门,邻里相处极为和谐。
精美的雕花
折回,
入口处,继续前行,
影壁
前行到达村头前街,迎面一座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影壁,画面已看不清楚。
影壁后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圣堂遗址
五圣堂遗址仅剩的门楼依稀可以显出当年鼎盛时期的样子。旧时建有一座三开间的大殿和一座门殿以及一座钟楼。1975年文革期间,大殿、门殿以及钟楼全部被毁。如今这里只留下一排没有了屋顶的破房子。
门两边有石碑两块
一块石碑,位大清光绪年间,另一块已无字迹。

进入门楼
院内废弃房屋
乾隆石碑
五圣堂大门内墙壁上镶嵌有一通石碑,碑文为《五圣堂建醮神会三年圆法碑记》,字迹部分可见。记载了乾隆年间,村民在五圣堂建醮神会的经历。
院墙外龙头石碑
院墙外一坐高大的龟驮石碑,石碑有两米多高,碑下的赑屃已遭到破坏,碑上的碑文大多数不可辨。上面刻有“大清康熙八年邑人王耀”撰的《重修观音五圣堂》文。碑文记载:……肥邑县治西北六十里,环堵皆山,地号王峪,方世长居其间,中有观音堂,配以五圣……戊申岁大震以致此堂倾圮,神像暴露,故灾变使然,或亦神明之更新也。方氏父子不忍坐视,遂谋于族众,各捐资财……于是兴工整理,不日而功告成,又以其余创建钟楼一座,以视昔日之规模,又焕然改观焉……大清康熙八年,邑人王耀撰。

戏台
影壁旁有一块平整场地,据说以前是一座戏台。戏台,坐西面东,前设有台基,后设有待场室,戏台两侧墙上嵌有方形壁龛。戏台整体还算完整。在以前的农村,戏台基本就是古村的中心,像开大会、演戏等都是在这里进行。
影壁墙前,就是村外的田野
古村前街
五圣堂门前一条青石板路伸向远方,这是古方峪村的中心大街。这条大街名叫前街,也是当年方峪村最繁华的一条街。
古街两边,全是用石头修砌的房屋,不时能看到刻着精美图案的高大门楼和墙壁上嵌着的拴马桩。
前行,到达方家大院
看起来这家富贵一些,使用了雕花门楼和瓦。
两边的狭窄的的巷道
到达兄弟门
看起来,应该是一大一小的门,或者是院内居住着兄弟两个
继续前行
从此项穿过,可达古井
古水井
古井位于村子的南头,是乾隆年间开凿的。
古井仍在使用,偶尔还会有人来这里打水。半米多高的青石井台上有铁制的辘轳,井口上覆盖着一块井口石,井口用石头挖成的圆孔形石板分成3个井眼,边缘被井绳磨出了一道道深深的印记。水面距井口有20多米。
井台旁是一棵古槐,树身有两臂合抱之粗,据说比老井还要早200多年。
成3个井眼
在前街的中段,有一条由南向北延伸的巷子,巷子尽头是一堵石头墙,像是一个死胡同,走到尽头,巷子拐弯了,又走巷子再次拐弯,村民称这个巷子为镰刀巷。

村中所有老屋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有致,线条清晰。村里现存的石头房子,大部分都超过100年了,还有的超过300年。

达到方家大院


只剩断壁残垣

折回主道,这家看起来比较殷实。门楼复杂


还有佛龛
老方峪村在长清西南面,东北靠大峰山,南面翻过鹁鸽寨山就进了平阴县。
原路折回,
一位老人,蹒跚而行,
古村、古街、古屋、古石板路,还有古稀老人。
似乎想说点什么,又想不起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