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关键活动影响力研究SIKCE---上海世博会》系列之二
2010年世博会既应该是上海展示的机会,也应该是上海变化的机会,更是消除很多人对于新上海的认知不足的机会,零点研究咨询集团11月完成的《城市关键活动影响力研究SIKCE---上海世博会专题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交通问题和市民素质问题是上海迎世博最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市民素质,除了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还需要上海人有更好的包容性。本次抽样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09年9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和西安等7个主要城市实施。访问对象为18-65岁的城市居民,共获得1618个有效样本。其中,上海市民及最近半年内到过上海的其他6市受访者共399人。
交通问题,意见大挑战也大
根据上海市民及半年内入沪外地游客的直观感受,上海市的交通问题最为突出,市民文明素质问题也很突出。此外,过半受访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和市容绿化环卫问题突出,近四成人认为世博宣传须改进。
四分之三受访者都认为,上海的城市交通运输及管理存在问题,上海市民对交通问题的不满更甚于入沪游客。选择比例如此高的原因之一在于,世博开幕前的这一年,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量骤然加大,施工面广,对交通出行造成了较大影响。所以市民、游客对于城市交通状况的感受不佳,甚至反而不如以前,抱怨增多。
如果说这只是暂时的,随着世博相关建设的完工会逐步缓解,那么世博开幕之后,上海的城市交通系统则将面临更为巨大的人流、车流考验。根据预测,到2010年,上海全市居民的出行总量为每日4500万人次左右,机动车日均出行量将达到780万车次,而整个世博会举办期间还有7000万人次的参观客流。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零点中国公共服务评价研讨会上,就有上海市相关专家表示,最担心的就是在世博会期间,上海的交通系统如何将这7000万人快速、顺利地接进来,再送出去。
文明素质,小细节处做大文章
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上海市民的文明素质还存在不足,而且,上海本市受访者对不文明现象的感受比外地游客更强烈,更期望改进。74.9%的受访上海市民认为,从迎接世博的角度看,上海市民的文明素质问题突出。外地6市入沪游客中62.3%的人认同这一问题。
“文明素质”对于每个市民、游客来说,却可以具体化为他们实实在在的每一个细节上的感受、体验,比如日常语言行为、交通文明、排队秩序、对待外地人的态度等等。针对各种不文明现象,受访者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如下图),从中可以看出各类问题的突出程度。
其中,除了上海市常提的“七不”文明意识(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损害公物,不破坏绿地,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之外,突出的是“不歧视外地人”和“说好普通话,热心助人”,这两项都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即上海人与外地人的关系问题。
这是一个敏感但现实的问题。长期以来,在部分上海人与外地人之间存在一种歧视与反歧视现象。比较典型的是,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的“土气”,反过来,外地人又看不起上海人的“小气”。这其实都是以偏概全之见。外地人并不都土气,上海人也并不都小气。世博会是上海向世界展示、与各国交流的一次机会。但它的影响力仍然主要在国内,而且它的游客绝大部分将来自国内其他省市(80%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讲,世博会更是上海与其他兄弟省市之间的一次重要交流机会,也是上海市民树立良好形象,与外地人之间消除误解、增进感情的一次重要机会。
因此,一方面,从经济上讲,2010年上海要大力吸引外地游客来沪旅游、消费;另一方面,从文化上讲,应利用本届世博,推动构建上海与外地之间更良好的文化和情感关系,这方面将给上海及上海市民带来的,是比一时的旅游经济收入更加长远、恒久的收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