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业预期乐观,归宿倾向稳定——北京青年学生的就业观

(2009-10-13 14:48:34)
标签:

就业

青年

预期

杂谈

    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有关部门重点关注的内容,200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559万,2009年该数字为610万,预计2010年该数字在700万左右;而伴随全球金融危机,国内外企业开始节约开支、减少用工需求,这使得2009年青年学生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零点市场分析与调查公司与北京市青年研究会针对北京青年学生也进行有关就业信心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北京青年学生对未来就业比较乐观,但在期望的单位类型上,有朝向“稳定”的趋势;但如果没能顺利就业,继续攻读的可能性最高。而针对青年学生的就业服务则需要以提升实际技能和实战能力为主,并加强人生规划的辅导。

 

 

    半数北京青年学生对未来就业预期较为乐观

    调查显示,50.1%的北京青年学生对未来就业预期“比较乐观”或“非常乐观”,而持悲观态度的青年学生比例接近三成(28.7%);其中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和非面临就业的学生持悲观态度的比例基本持平,但即将毕业的学生的乐观预期略浓(即将毕业的学生56.8%)。研究人员认为,经济不景气岗位的提供有限以及毕业生数量上涨增加了近期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但北京青年学生仍然有较为乐观的预期。教育部预计2010年左右毕业生将达到700万左右,2008、2009年“寻找性失业”(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而失业)的积压也势必会进一步增加短期内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因而我们也应当对北京青年学生的这种乐观情绪保持警惕。

http://www.horizonkey.com/pic/1135/1135-1.gif

 


    希望的就业归宿:稳定大于一切

    2006年12月27日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 :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将外企和政府机关当作理想的归宿(外企33.8%,政府机关占31.1%)。时隔两年,我们看到北京青年学生毕业后更倾向于选择政府、国企和事业单位,而到以往热的烫手的外企就业意愿明显降低,这也符合相关调查得出的“08年大学生就业国企速热外企渐冷”的总体趋势 ,而近年来的公务员报考热则是这一择业观念的体现。虽然外企收入高,但工作压力也大;比较而言政府、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待遇可能略差一些,但福利好、压力略小、工作也非常稳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外资企业降薪、裁员力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大,也大大降低了他们对于青年学生的吸引力。

 

http://www.horizonkey.com/pic/1135/1135-2.gif

 


    成为“校漂”是延缓个人就业问题的首选

    在金融风暴的影响和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的双重作用下,“如果没有顺利就业”这一假设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可能在未来会成为现实,因而本次研究也关注了北京青年学生的进一步打算。调查显示,如果没能顺利就业,在国内进一步考学则是北京青年学生的首选。“本科毕业考硕士,硕士后有博士,之后有博士后、勇士、壮士、烈士、圣斗士……”,本是一句玩笑的调侃,却让我们认识了“校漂族”(已经毕业仍在校园考学的青年)的存在;这一处在两个生命阶段夹层中的群体,他们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暂时规避就业压力并将之作为谋求高薪职位的“敲门砖”。

 

http://www.horizonkey.com/pic/1135/1135-3.gif

 


    就业服务应以提升学生实战能力为首要目标

    为了更好的为北京青年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和指导,本次研究也特别关注了北京青年学生对就业服务的期望。调查表明,北京青年学生期望能够多一些实习实践的机会、希望多一些“面经”的传授,这说明针对北京青年学生的就业服务应重点关注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以应对实际工作和解决面试中的各种问题;此外,需要对北京青年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如果能够提前对未来发展做出规划,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青年学生临到毕业时仍对未来较为茫然,以及职业选择时的急功近利。

http://www.horizonkey.com/pic/1135/1135-4.gif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有1/3北京青年学生对于未来就业持悲观的评价,并且在职业选择上,北京青年学生转向了更为稳定的岗位,这些信息表明毕业生增多、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对北京青年学生的择业观念有了一定的冲击。尽管北京青年学生对未来就业总体上较为乐观,但考虑到就业问题对尚未到毕业门槛的大学生造成实际的冲击,因而我们需要对这种乐观情绪时刻保持警惕,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学生接触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的适应未来职场的工作,另外一方面则需要有关部门对学生的职场规划提供一些辅导,早做规划才能在求职时做到“有的放矢”。

 

    技术说明:本次调查于2008年12月13日-24日使用快速拦截抽样方式针对北京十八所学校的158名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进行拦截访问,样本抽取过程中对学生所在年级进行尽可能均匀的分布。数据结果已根据实际学生规模进行加权处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