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在敦煌的路上(二)

标签:
this壁画style宝窟月牙敦煌旅游 |
分类: 旅游摄影 |
再俯瞰山下,沙山环抱的荒漠中,一形似月牙之泉透露着粼粼波光;泉边芦苇垂柳摇曳,湖中轻波涟漪荡漾,那就是月牙泉。据说,自东汉以来便有月牙泉记载。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但是千百年来,在古老的丝稠之路上,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
丝稠之路的造化在于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竟也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不为流沙淹没,不因干旱枯竭,无愧于天下沙漠第一泉之美称。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创造了沙泉共存的奇迹?
虽然弗里德曼描述我们现在正处于全球化时期,历史演变的动力不再遵循古老的丝稠之路,这既有政治的原因如柏林墙的倒塌,也有技术方面的进步如现代科技网络的流行,以及在此基础上生产过程和创新模式的革命。
然而面对着蓝天、沙海、碧泉,和谐恬谧相映成趣,人们无不赞叹着中国古老的丝稠之路残留着的奇迹。
历史已经证明,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所有绿色了。
我的心就是那样默默地祈祷着……
在一个平坦的世界中,绿色是无愧于它所生长的伟大世界的;在千百年历史的跨越中,地球的菱角已经被推平,沙漠可以变成绿洲,而绿州可以变成沙漠。
终于在月牙古树前,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中国又继续翻开了丝稠之路的新一页。静静地坐着吧,我们可以将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或者认识调动出来与古老的丝稠之路进行一个广泛的对比;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同一个时代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竟然在自己狭隘的小圈子里,经济全球化汹涌而来,荒废了古老的丝稠之路,实在是令人震惊和羞愧。
伟大的绿叶为了沙漠的爱而燃烧,然而沙漠摇摇头、笑著……。这是因为丝稠之路的夕阳给它戴上了霞彩。人类应该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绿色自会继续开放的。
古代的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留下了深远的意义。历史的见证是在鸣沙山东麓50多米高的崖壁上,洞窟层层排列。世界文化遗产佛教艺术宝窟——莫高窟,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远远望去,晴空万里,山体恍如一条横卧着的黄色巨龙,绵延柔软平滑似镜,山脊如刃峰若削,好一派罕见的“东方艺术明珠”,让人叹为观止。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绿草浓郁的世外桃源,一片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香巴拉净土。让人想念,这世界乃是绿色所驯服了的狂风骤雨的世界。
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上千年的历史证明,是中国古代丝稠之路的光辉篇章。这个世界可能看起来比以前更平坦了,但事实是,它与古老的丝稠之路相比,仍然是崎岖不平的。
今天,加快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21世纪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从历史的角度看西部开发,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心的西部有过的繁荣及其原因,不正是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新兴之路吗。
历史的演变是缓慢的,尽管技术的进步可以是呈指数型增长,但是决定历史变迁的仍然是沙漠下面的潜流和热情。制度在短期内是难以变动的,但思想和信仰的成长会跨越很长的历史时期。
从丝稠之路的历史来看,全球化是有起伏跌宕的。在全球化潮涨潮落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技术,不是经济,而是人们的反应和行为。
调整人与人、人群与人群、人与技术的关系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但愿,丝稠之路会像从一扇门跨进另一扇门那样,从一个历史时期直接跨越到另一个历史时期。
因为,世界是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