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在敦煌的路上(一)

标签:
thisstyle丝绸之路丘陵商队中国财经 |
分类: 旅游摄影 |
本周,踏上去西北的旅行。
飞机抵达兰州。沿着古老的丝稠之路途径临夏,约五小时就到了金碧辉煌的拉卜楞寺,伊斯兰风情的寺院广场上有很多人,高原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头顶上,也照得寺院的金顶、刺破蓝天的白塔。藏香袅绕在空远的雪域,虔诚的信徒手持转经筒、叩长头、填清油,将一生的祈愿留于天地之间。
汽车一直往西走,一路遍是黄黄的土地,偶尔会看见天地间的丘陵。天地越是变得平坦起来,穆斯林教的教堂也多了起来,天也纯净许多。广袤无垠将人们带到无比纯净的心灵,任凭天空是那样离人而近。虽然丘陵没有几棵绿树,但绿草浓郁的植被也会大地增加生气。
远处看一个小小的男孩一声“呀吡”,黝黑的脸上泛有紫色的红晕,露出兴奋的笑容;从遥远传来一阵阵的回音,过了几分钟,摩托车正赶着数匹的毛牛,在天边出现,“哈气”,她用双手姿式拥抱我们。大约2000年的西汉,中国人就在黄河上曲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大量准备了。在草原中间有舞动着一条尕海河流,像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
中国古代商队或西方商队用骆驼和骡马驮着大量丝织品,沿着这条河流给养饮水和必备物品,从长安出发,经过交通重镇敦煌,往返于中国和西部的国家之间,丝稠之路凝聚着艺术、历史、经济、文化、宗教领域的交流,给大自然增添的色彩。
一片辽阔的原野中只有数直的太阳能的发电站,给辽阔的桑科草原涂上现代化的色彩。自从中国政府将西部的开发作为一种长远的规划,人们开始将自己的欲望把彩虹的颜色借给那正在兴起的西部大开发。大自然始终是在创造一种神秘,在古老的丝稠之路中,你又孕育着怎样的西部大开发的设想?
1492年哥伦布打开新旧世界的贸易大门;然后度过玉门关,开始长期艰难的长途跋涉,走过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的大沙漠,跨越终年积雪的葱岭,来到中亚、西亚和欧洲。
望着鸣沙山的丘陵,古老的丝稠之路已被全球化进程所取代。人们似乎才明白地球的纷争是什么?经济、贸易和文化的汇集与传播使得中国、印度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商品和服务产品供给链上的一员,使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突然间狂风四起,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人们的心,会随着扬起沙漠的尘土飞扬。
在数千年前的尘土飞扬中,中国文化影响了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罗马文化也影响了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当时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地区缺乏的就是相互了解、相互交往和相互吸收,所以通往中国的丝绸之路在世界文化交往的历史上是有非常的意义的事件,远比新航路开辟早1500年。
忧思在我的心中兴起。
比较起来,丝绸之路完全可以列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壮举,因为它记载了中国人向世界开放的真实轨迹。如今弗里德曼将全球化分割成三个阶段,正是因为中国的丝稠之路,国家间变得融合,世界正在变得平坦起来,…
然而古老的丝稠之路却沉静在茫茫无边的沙漠中,令人扼婉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