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发展为什么容不下大学生的专业选择?

(2009-05-18 08:16:05)
标签:

就业

热门专业

大学生

社会分工

人力资本投资

中国

杂谈

分类: 就业危机

一个学习物流专业的大学生找遍了全国物流公司甚至是全世界的物流公司,但是还找不到工作。可以说他选择了市场的热门专业,但却做起了服装生意,人力资源市场的工作人员问他,“你为什么要选择服装公司”,他说,“物流公司不需要我这样的大学生,他们有很好的管理经验,但是我不能没有饭吃”。

 

普遍认为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是因为市场就业难的归因分析大致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类是认为大学教育属于应试教育,教育出来的大学生与市场需求脱节;还有一类是认为大学生供应总量平衡甚至供不应求,但是供应结构不好,大学生难找工作属于结构性供需失衡;此外还有认为大学生就业观不正确、高不成低不就。

 

这三种观点实际上是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及学校三方信息不对称这一深层原因,主要表现在社会发展的产业需求与大学生的专业设置或者选择矛盾在人力资源市场的集中反映。

 

造成这样的结果,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低下,国家教委明确把大学生的就业率控制在70%,而实际上就业率无法达到这个标准;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只有61%200465%200567%左右,2006年有的统计在60%以下,而且这里面的统计数据一般都是偏高的,因为许多大学生存在隐性失业的现象,选择了经济价值,有部分大学生“先就业了以后再说”,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每年都在增加,2001年才103.6万,2002145万,2003212万,2004280万,2005338万,2006413万,比较低的初次就业率,产业的发展容不下大学生,造成我国每年规模庞大的大学生待业群体。

 

在这里,并不是说国家不需要培养这么多的大学生,中国的大学生比例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很低,这里主要说明的是,中国大约有七成的大学生需要改行,从事与自己不相关的专业。

 

产业方向确定自己的专业固然重要;但是市场调节就业更为重要,许多学生迫不得已选择了改行,或者从事其它的职业,损失的是国家、社会、个人的教育资本;因此,现实不是出处于学科范围的需求,那么大量社会分工与整个市场经济就会发生扭曲;目前还谈不上市场去配置大学生的资源,效率是非常低下的;由此我们可以引向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热门专业并不一定就业效用最大化。

 

就业行为的层次性并不是由学历层次所决定,目前的高等教育膨胀式扩招,已使专业设计呈“倒金字塔”形状,而岗位需求依然是呈现“正金字塔”,就业中必然产生“坍塌”现象,而低文凭也不是没有获取高职位的可能。

 

热门专业是根据就业热门反馈而形成的,表面看热门专业就业机会如果不大就不称其为热门;实质上专业毕业生数量与用人单位需求数量之间不平衡中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二者经常在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之间动态变化;如图所示:社会发展为什么容不下大学生的专业选择?

 

 

a:学校创办热门专业到合格毕业的延迟时间(专科两到三年,本科四到五年)

b1:热门专业试办期用人量高于毕业量,供不应求状态;

b2:热门专业毕业期毕业量高于用人量,供过于求状态;

 

由于热门专业是学校在期初获得紧缺信息而期末完成人才培养的,创办期初选择专业的人数虽有学校计划数,但学校之间无计划性,闻知热门一拥而上,而每个学校扩招,报考专业人数是学生决定的,家长与学生的从众心理更使热门专业人满为患,随着时间的推移,用人量波动变化,热门专业变成就业冷门的结果就出现了。

 

另外一种情况是,热门专业是超前设计的,属于就业需求滞后的前瞻性专业,社会对应的行业还不成熟,超前设计蜂拥而上,家长与学生盲目跟从,自然产生未来就业热门目前需求较少的毕业生过剩状态。

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使一些行业衰退,也会使一些新的行业产业;职业也是如此,必有一些职业逐步退出市场,有几年曾经被女孩喜爱的传呼台工作,风光一时即退出市场;经过职业的新陈代谢,中国已有1838种职业,而有些职业也可以自己去创造;不同的行业发展速度不同。

 

一定的情况下,过去令人失望的行业也许会重新振兴;有些朝阳行业并不能马上提供成批就业岗位,但是朝阳行业对应的学校专业,却完全有可能出现争先恐后的报考,即使发展潜力存在,但潜力展现的时间长短也要考虑,如果大学生选择了几年后有发展潜力的专业,但是市场需求并一定与大学生的专业设置相吻合。

由产业分工走向市场分工,再由市场分工决定大学生的专业分工,人类的就业行为选择自始至终体现这个循环过程,表现为不断追加人力资本投资;于是,分工因生产力进步和由之引致的市场交易费用降低而扩大,社会又因分工扩大所提高的人们就业行为的专业化效率而降低,这是人类社会进步存在的障碍,新的人力资本投资,即大学生的专业分工应当参与社会分工的过程。

 

那么,大学生的专业选择究竟怎样参与社会分工?

 

为产业服务的专业也是有生命阶段的;产业的生命处在什么阶段,与此相关的专业也处在什么阶段;不过,由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一个较长的周期,所以当大家都认识到某个产业很有发展前途的时候再去选择相关的专业,可能已经晚了。

如何保持前进方向的一般性,即大学生的专业与市场需求一致?专业的选择应该适当超前于产业的现状,要与创新的产业相同步,这样毕业以后才能实现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和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又可避免专业运作过程的特殊性。社会发展为什么容不下大学生的专业选择?

 

 

图中,横轴表示专业的生命阶段,纵轴表示产业的生命阶段,45°线是专业的生命阶段与产业的生命阶段相适应的同步线。因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而产业的生命是在循环的,所以如果按同步线选择专业,等毕业后可以就不在同步线上了而落在了滞后线上。

从个人就业准备期效用分析,专业选择适当超前定位在超前线上,有可能毕业以后正好和社会需要同步,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就业存在的经济价值与发展价值,避免就业即待业的现象,收回人力资本的收益。

 

当然,保持前进方向的一般性,使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与市场需求相适应,需要政府、企业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