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就业流程(1)?
(2009-04-16 12:56:25)
标签:
效用大学生经济价值就业问题杂谈 |
分类: 世界工作 |
政府为大学生描绘了一幅非常流畅的就业流程,署期补习,大学生见习基地,企业进校园招聘周活动,每月的大型招聘会,以及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任何一个大学生来说,这番描绘是很打动人的,可不是吗?只要我们有能力,无论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无论是社区就业还是农村城镇建设,转眼间就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渠道,这个渠道可能经历过无数次的交易环节,可能汇集了各地所有的就业岗位,国家三支一扶、公务员、自主创业等,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给人类创造和高度发展的结晶,而这一切都是在理性的就业行为选择前提下进行的。
一个大学生来到就业市场,民营企业最多工资1500元,工资怎么只有这么一点?工作条件也这么差,还是选择外资企业工作好!这番话给在外资企业的大学生听见了,他立刻就会大喊起来:因为相对外资企业来说,人们的印象工资应该超过民营企业工资,现在不但没有民营企业工资高,扣除每月的房租只有1000元,而且企业管理严格,竞争激烈基本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本领!还是公务员好。
公务员的大学生也叫苦不迭,千军万马难过独木桥:民营企业工资低工作环境不好,外资企业也没有多少的晋升机会,机关公务员就更加平淡!人事关系复杂,而且就这么点工资吃不饱饿不死,要到哪年哪月才能当上处长啊!还是自主创业好,最基本的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一听就火了:我赚钱?那你们来干!我每天这么辛苦是自己投下这么多的人力资本!你们每天能够睡大觉,但是我是在承受市场最大的压力!世界上没有一项工作是最好的!
如此,我们怎么能不赞叹或评价某个就业方式是对某个大学生最好的呢?
作为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群体,大学生又大多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其就业效用普遍离于就业环境的实际水平也在情理之中。与之相关的就业效用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尤其因2009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700万人而显得更为突出了。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政府、社会与学术界广泛关注。
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观点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觉或纯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而就业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政策实施对象的能动性,加以政策理论和实践对象的分析;这使大学生就业效用更有意义,更能直接解决所有影响就业问题的深处,即使是N次就业行为的选择也会得到人生的就业总效用。
从日常生活中,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偏好与可持续发展约束条件的许多矛盾;如何平衡这对矛盾,达到既能满足人们生存需要又不妨碍今后满足其其它可持续发展即人生价值的实现,为个解决这个矛盾,必须不断探讨影响就业可持续发展、取得就业效用最大化的四个条件。
大学生的就业效用可持续发展可分为四个层次:改善经济价值系统,大学生通过就业获得经济报酬,满足衣食等生理方面的需要;改善发展价值系统,大学生通过就业行为使兴趣爱好得到培养、能力得到发挥,使社会价值得到实现,大学生通过就业行为使兴趣爱好得到培养、能力得到发挥,使社会价值得到实现;改善安全价值系统,大学生对工作的劳动条件如卫生、工作时间、就业风险、社会保险等安全方面的需要;改善情感价值系统,大学生通过与企业组织中的人员之间的交往满足其情感需要。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主导变量应该是发展价值。但由于生存环境的影响,每次就业行为选择,大学生都必须按照这四个效用主导变量进行排序。选择经济价值的,大学生卖猪肉,选择发展价值,大学生当村官,选择安全价值的,大学生报考公务员。
由于生命和个人就业能力有限性,使得人们必须对就业资源进行选择性分配与利用,有些人选择比较理性,会考虑人生的发展目标选择主导变量,能够使自己的主导变量积累,同时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和就业能力提高,能对环境挑战的适应性改善积极主动,于是产生较大的就业效用;有些人则比较偏好于即期的利益,选择经济价值为主导变量,失顾于人力资本的长期投资与其他资本积累,于是生命资源利用和就业的效用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