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效用应该成为就业选择的重要目标
(2009-03-28 20:12:49)
标签:
就业效用经济价值企业工作欲望财经 |
分类: 世界工作 |
人们向往的东西很多:金钱、稳定的工作、地位以及自由等等。经济学认为,欲望或者需求是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表象,饮食男女的宫能之欲;金钱财富的物质之欲;权力名分的追求之欲;例如大学生选择公务员就业较多,是对安全需求和经济需求的欲望和需求。然而,正是这种需求强度的有限性和反复再现性以及满足欲望的对象可替代性等重要特性,使它成为人类行为发生的根本动力,是人们所理解的利益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也成为人们对就业行为选择分析的根本基础。
欲望或者需求是影响就业行为选择主要因素,由此产生的市场双方的交换需求就业偏好是产生就业效用的基础;就业欲望转化为就业偏好也会主宰就业行为选择,人们也有这样的认识,许多人就业偏好是公务员但还是由于欲望或者需求选择了在民营企业工作,因为能够在近期内得到经济价值和发展价值。
就业效用是人类获得基本生存的方式,一切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客观存在皆构成人类的就业效用内容;就业偏好是指劳动者在多种就业行为选择中,对某种(某组)就业的喜爱与选择超过了对其他就业的喜爱与选择。
就业偏好有三个基本假定:一是就业偏好是完全的,即劳动者可以比较的排列所有的就业岗位;二是就业偏好是可传递的,如果某人在A岗位和B岗位偏好A,在B岗位和C岗位中偏好B,那么此人在A岗位和C岗位中就偏好A,这一传递性保证了他的种种偏好是一致的,因而也是理性的;三是所有偏好的岗位是劳动者能够做的。
今天,人们对于就业的选择有多种方式,如外资企业工作或内资企业工作,是区分于经济价值与发展价值的选择;如灵活就业还是劳务派遣,是区分于安全价值与经济价值的选择;又自谋职业还是自主创业,是区分于经济价值与安全价值的选择。无论何种就业方式,通过固定配合和长期的工作经验,推动人们自身的经济增长和欲望的需求,已经被人们清楚地意识到了,并构成人们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活动并产生就业偏好,如何取得就业效用的最大化。
因此,就业效用应该成为当前就业行为选择的重要话题;人类的就业活动受到本能的某些控制,部分超过了经济学对于就业行为的解释,如心理学、环境学和社会学,但今天人类的大部分就业行为皆处于理性与非理性的控制之下,仍然是可以用就业效用来解释的。
经济学家使用效用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既不需要比较两个人的效用,也不认为两个人的效用之间是可比的;因此,只有相对于另一种就业行为选择,一个人对一种就业行为偏好才可以使用效用进行表示。现实当中存在许多的这样例子;一个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一生当中有许多的就业行为选择,他有可能偏好于外资企业工作因为有发展前途,然而对于短期的经济效益而言,可能更加偏好于民营企业的就业行为选择。
用就业效用是来反映这两个人的就业偏好,越高的效用表示越强的偏好;就业效用反映在就业行为选择的偏好,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其职业生涯比较稳定,较高的就业偏好能够获得人生的最大价值;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其职业生涯较不稳定,就业偏好降低,通过多次的就业行为选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对于他的一生来说,“一次民营企业工作并去两次外资企业工作”的效用就要比“两次民营企业工作并去外资企业工作”的效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