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子活动的重点在于“亲子”

(2011-09-16 22:31:35)
标签:

杂谈

      做完中秋亲子活动后,立刻有妈妈下来找我,说她很感谢我没有在她儿子害羞的时候要求他们的家庭必须加入活动圈。我忽然意识到,在市面上更多的亲子活动的重点可能在于“活动”,而非“亲子”。因此课程效果是评价的标准,老师会用各种方法使得孩子加入活动课程以尽量保证每个孩子的听课效果,有的干脆就叫“亲子课”。

      如果在亲子活动上,父母要做的事情只是帮助老师维持孩子的听课状态的话,你们的家庭又何必来这里进行“亲子”呢?亲子的参与者是孩子与父母,亲子活动重要的不是老师教了什么,而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父母和孩子是如何互动的。是不是我们在亲子活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忘记了最初为什么出发呢?

      以夏山的中秋亲子活动为例,从拉圆圈开始,我们只是邀请父母加入我们的大圆圈。这时,有些孩子对这些边唱歌边转圆圈的大人们发生了兴趣,加入了进来;有的孩子只是饶有兴趣地看,等我们邀请他他才谨慎地加入;有的孩子不仅自己不愿意加入圆圈,还把在圆圈中的爸爸妈妈拉出来,要求他们陪伴自己。整个过程中,对孩子的种种行为没有评判,只是允许。

       我们相信,孩子一旦准备好了,就会投入到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中。而对于没准备好的孩子,还有什么比父母淡定自若的陪伴更能帮助他们呢?因此,我很感谢,我没有听到一句家长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快过来参加!”之类的话。

       进入讲故事的环节,孩子纷纷都凑过来了。看,大人们也在专注地欣赏故事,在这样的氛围里,孩子们怎么能不喜欢阅读呢?远处沙发的地方好像是酥酥,这个当下他更需要父母对他的特殊关注,酥爸酥妈也都自然地做到了。 

亲子活动的重点在于“亲子”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秋天,飘来一片小叶子

      之后的身体诗歌水调歌头我懒得贴视频了,大家直接在http://blog.sina.com.cn/s/blog_882abc930100t4qe.html看视频吧。我从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开始,大小孩子们都跟随着,之后我不断增加难度,最后将动作、旋律和节奏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只有大孩子和部分成人能跟随到最后了。小孩子和一些成人纷纷离开circle,但他们的注意力仍然在这里,全身心地处于这个歌舞升平的环境中。这个时候,是否一定让孩子们能完成动作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孩子们发现,他们的爸爸妈妈居然也能在载歌载舞中如此享受,你还担心你的孩子会讨厌唱歌跳舞么?别要求孩子,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DIY广式冰皮月饼的环节中,所有的孩子都熟稔了,发挥得都很尽兴。家长们也全都进入了状态,这一刻,没有人在评判孩子,所有的大人孩子都在享受厨艺工作本身。

亲子活动的重点在于“亲子”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秋天,飘来一片小叶子
亲子活动的重点在于“亲子”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秋天,飘来一片小叶子
   
     写到这儿,我又想起不久前有个妈妈咨询我为什么她的孩子抗拒上亲子课。亲子,是多么美妙的时刻啊,孩子为什么会抗拒呢?是不是因为原本内容很不错的课程,但老师却没有允许孩子按照他自己的节奏参与其中呢?其实,我特别理解那些希望达到某种课程效果的老师和家长们,老师拿人钱财,自然希望给孩子家长一个交待;家长付了学费,自然希望孩子能拿到一个成绩。可是,有没有一个评估标准,能够聚焦在通过活动,孩子和家长的感情增进上呢?嗯,可能这个标准不太容易设计。
      对了,夏山所有的周末活动都是随喜的付费方式。先参加、后付费,愿意付多少钱都随意,不付钱也可以。亲子活动的重点在于“亲子”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秋天,飘来一片小叶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