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老师的分享例会上,以前在传统幼儿园工作的王娇老师对比了她在传统幼儿园和在夏山幼儿园感觉到的区别。总结了七点。1,传统幼儿园老师会捏着新孩子的脸说:哦,真可爱。2,逗弄孩子,问:是我漂亮还是你妈妈漂亮?引导孩子说老师漂亮。3,家长来访时老师会随意中止上课走出去和家长交谈,打扰孩子的工作状态。4,告诉分离焦虑的孩子“妈妈一会儿就来了”,孩子就会等待这“一会儿”等待一天。5,将领导施加给自己的压力和情绪倾泻在孩子身上。6,为了不说“老师也不知道”,随意回答孩子的问题。7,不允许孩子哭。
王娇老师说她在传统园工作时最受不了的就是那里的老师不允许孩子哭。入园的新孩子哭泣,老师会以各种方式结束孩子的哭泣,哄不住孩子哭的老师就被认为是没能力的老师。在传统园,几乎听不到孩子哭泣。当孩子有了情绪,已经不会用哭泣来表达和自我治疗了。整个幼儿园,都是不会哭的孩子。王娇老师认为,要看这个幼儿园是否尊重孩子,就看这个幼儿园的孩子能不能想哭就哭。
王娇老师分享完毕后,若彤老师提示大家,传统园也有自己存在的意义,不需要带着有色眼镜去评判。
夏山的新孩子燕妮昨天只上半天园,中午由照顾她的大姐姐接走了。有一天燕妮哭闹地拍打花园的木门,瑞玲提醒我,重要的不是燕妮必须在夏山园内,而是和燕妮陪伴老师的连接。我很受启发,建议王娇老师在准备好的情况下带燕妮出园走走。王老师带燕妮去了外面的儿童健身设施玩,燕妮情绪平静下来了。效果不错。不过这个做法也有些其他问题。
素儿带着亮亮来参观,淘淘来了精神,请亮亮到沙池把他埋起来。亮亮嘴上不答应,可是还是帮着一起装沙子。
最后淘淘浑身覆盖着沙土,无比享受地躺了很久。当我看见他躺在沙子里的神情,几乎不由得肃然起敬。
今天上午去巴学园参观了,很受启发,尤其是为孩子提供的半成品材料的部分。很多素材我们也可以着手准备,比如轮胎、对丝,绕毛线团等工作。另外,很佩服大李的品味,古旧市场上淘来的家具很有分量地被搭配在教室环境设置中。与巴学园的老师交流中,有的访客提到了自由教育下孩子升入小学后的跟踪。巴学园的老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三年级现象。自由教育的孩子入学后三年级以前学习成绩都比较差,但是到了三年级以后却经常会出现爆发,成绩超过了其他靠幼儿期积累知识方式学习的儿童;在社交和适应环境方面,自由教育的儿童会显然优于传统幼儿园的孩子。
这倒让我想到人智学理论中,9岁是儿童准备好内在世界,准备第一次向外界进行认知探索的第一次爆发。9岁在中国差不多就是三年级。
今天又是充满各种感谢的一天。感谢素儿来帮建平熟悉图书管理软件,感谢王丹老师又觉察到了她自己与孩子相处时的一些情绪,感谢今天来到夏山的孩子,感谢我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