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的教学演示结束以后,我立刻走向王平老师,谁知道早有学员比我动作还快,已经一把抱住了她。我只好等她们的拥抱结束之后,才终于用深深的拥抱把我的感受传递给了WP。我也很想直接告诉她,她的音乐带给了我感动和治疗,但是在与所有人共同舞动之后,我们都更愿意用身体去表达了。从她的眼泪和回应给我的拥抱里,我清晰地知道她读懂了我的表达。
我的音乐生涯开始得很早,三岁就开始学小提琴了。在一次不愿拉琴的抗争中,爸爸和妈妈失望地接受了我放下琴弓的事实。于是,我的音乐生涯结束得也很早,三岁就结束了。直至今日,二十七年前爸爸问我是不是笨蛋的那天,那个地点,那张床,那把椅子,我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我也记得我高昂着头大声回答:“对啊,我就是笨蛋!”只希望能维护住小小的我的一点小小的自尊。但是,维护住了么?
当我和其他的学员围坐一圈,用手在身体上拍打出节奏,一边拍打,一边用不同地节奏大声呼唤每一个人的名字,这仅仅是个有趣的课前问候么?当我的名字随着大家敲击身体的韵律,像山呼万岁一样被众人齐声喊出的时候,那一刻,我突然感到自己很重要!于是,我瞬时明白了为何儿童必须从“以自我为中心”开始,缓慢地走向社会化。一个自己认为自己都不重要的人,还有必要社会化么?社会又怎么会觉得他重要呢?
围圈跟随音乐传递铃鼓的环节我也喜欢。我喜欢节奏感强的背景音乐,喜欢享受自己的身体随节奏向左摆动接受左边学员递出的铃鼓,再向右摆动向右边的学员传递铃鼓。我也喜欢看这五十人的大圆圈同时随音乐左右摇摆的韵律,如果我能从天花板俯瞰着我们的此刻,一定是一种流动中的美。每个人脸上的满足都让我深深领会着“分享”这两个字。我知道,只有享受过“分享”的孩子才会乐于分享。共同分享音乐的愉悦实在太让人向往了。手中的铃鼓带着左右同伴的手心温度传递着,LHM老师说,被你用心摸过的东西就会带着你的爱。所以,我们就是在音乐中传递爱吧。
与此类似,集体舞的环节也很让人享受。WP老师几乎没说话,只是示范着动作,告诉我们,动作如何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与你的舞伴真诚地对视。感受自己的身体舞动,和同伴的感受,就足够了。有一首孩子们很喜欢跳的曲子叫做《我就这样上学》,当唱到“我就喜欢爬着上学”时,一屋子成年人都毫不犹豫地扑到地板上,除了几个有些矜持的学员。WP老师请他们也来感受一下和大地的连接,当他们也爬着行进时,所有人都笑了。不是嘲笑,而是喜悦。
分组活动是个高潮。每组几个学员根据简单重复的旋律随意用动作创编。这个时候,大家僵硬的身体都打开了。这时我发现,只要身体放松了,每个人都变成了舞蹈高手。有的人只做了极其简单的动作,却显得那么有板有眼有深义。WP老师哈哈大笑着说,你们的身体终于又属于你们自己了,想表达什么就能表达出什么。我们组跳了一首《同桌的你》,跳完后,居然有几个学员跑过来问,问我是不是学舞蹈的。我这才发现,自己居然会跳舞,而且跳得不错。
在音乐活动的最后,为了让儿童从兴奋中逐渐平复,一般会安排静默歌曲。WP老师给我们准备的是Enya的《only
time》。曲子响起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全哭了。我左边和右边的学员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我也紧紧握着她们,尽量控制着由于激动造成的颤抖,眼泪伴随着旋律,无所顾忌地流淌。我看见所有的人都紧紧拉着身边的手,一个很大的完整的圆圈。WP老师温暖地看着每一个哭泣的人,却是带着接纳甚至是欣赏。然后,她轻轻地拉起一个学员的手,领着队伍向内绕行圆圈,让每个人与每个人都能轮流进行四目相对的短暂凝视。于是,我看见了一张张真诚的脸,大部分都在痛哭,但是一点都不难看。我从人们的目光中接收到了太多的爱,我觉得此时不论自己做什么都会被接纳的,于是我便鼓足勇气也用爱的目光去注视着他们。这种感觉太美好了!后来过了好几天,我才想起,承受过某种心理压力的孩子在经过心理释放后,会在很快乐大笑之后突然莫名其妙地哭泣,这种是心理治愈的一个重要契机。
自从童年学琴之后,我发现自己丧失了读五线谱的能力,耳朵也辨别不出音的高低了。即使后来,我曾有过再亲近音乐的渴望,曾经给自己进行了一点乐理的训练,也都很快放弃了。WP老师虽然什么也没说,但是我已经知道了。歌唱得如何不重要,舞跳得如何不重要,琴拉得如何也不重要,音乐真的不是这些。音乐能做到的,真的比这些多太多了。
活动结束后,我拥抱了在场所有我想拥抱的人,然后无比松弛地蜷在教室的角落里看着大家。每个人都在拥抱着,或哭泣着,或微笑着。很美的一幅画。
P.S.第二天和学员聊天的时候,发现有两个在生活中从不唱歌的学员在昨天活动结束之后,分别自己跑去KTV和酒吧唱到了凌晨,呵呵,音乐给人的能量好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