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甘兰佑老师

(2009-09-12 22:28:49)
标签:

杂谈

       当九月十号这天倏尔掠过的时候,我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轻轻地振颤了一下。

       老实讲,我是没有回学校看老师的习惯的。原因么,可能是在校学习的这十几载,我过早地被郑渊洁进行了叛逆启蒙。从上小学开始,我就习惯于用皮皮鲁的世界观看待老师、学校和社会。有意思的是,我本以为那时幼稚的观点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可时至今日,我看的听的想的越多,却越发感觉在我人生重要的这十几年里,能触及我灵魂、真正配得上“老师”二字的老师,实在太少了。

       其实,身边的80后们,能在教师节这天想起回学校来,已经很不易了,哪怕这其实是个同学聚会腐败的借口。即便如此,我仍然不咋的愿意掺合这种尊师重教的和谐盛事。但是在今年这个秋天的教师节里,我却实在是无法抑制从心底丝丝缕缕升腾出来的感觉,非常想念甘兰佑老师。

     纪念甘兰佑老师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

      甘老师是零七年十月一日去世的,也是个国庆盛典,但是不如今年的这么热烈。我当年五月份去武警总医院看他的时候,其实我感觉他已经认不出我来了,但是听到我报上名字后还是故作深沉地回忆了一会儿,恍然大悟道:啊,是你啊。

      对,是我啊,甘老师。当你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去完善自我人生的时候,你已经不用再过多关注你给你的学生带来的是什么。我只是你一个再不能更普通的学生,鬼使神差地被你带点儿上海味儿的英语所吸引,而从此走进你的英语课堂。而且在你身上,发现了某些与做人有关的东西,如此而已。

      面对死亡,我想甘老师是坦然的。临终之前,想必最放不下的,还是脑瘫的儿子吧?

      我记得甘老师有个时常挂在嘴边引以为傲的儿子,因为考上了北大,给他老爸高兴得够呛。上海男人爱显摆,所以老甘总喜欢用他儿子做例子激励我们努力学习,有句经典的励志词我还记得:“同学们好好学,浪费你们的青春不要紧,别浪费了我的黄昏!”不过小甘后来出事了,甘老师也就不再提儿子了。见义勇为时被歹徒用钝器严重击伤脑部。我没见过甘老师的儿子,但我似乎可以清晰地感觉出这个小伙子的品行和家教,和他为什么让甘老师如此自豪的原因。

       追究肇事者刑事法律责任的时候,甘老师发现那几个歹徒居然是跟他儿子差不多大的孩子,然后就说了句:“都是孩子,不懂事,算了。”有的时候,道德和法律都难以准确地绘制出善恶本身的面目是非, 但是甘老师用他的人性做到了。这件事过了多少年后,我还经常能想起来。回忆成长的道路上,有多少蝇营狗苟的人以鲜亮外表示人,在舆论上做出一副济世救人的模样而暗中中饱私囊。只有甘老师这句“算了”让我时刻记着在人生最艰难和黑暗的时刻,还有一条道路可以走,这条路叫作宽容。甘老师宽恕了那几个作恶的孩子,同时宽恕了他们的父母。如果能允许我卖弄一点心理学知识,甘老师实际上也宽恕了儿子的不孝,也宽恕了自己和老伴对儿子的照顾不周。

       这使我回忆起了在十一学校南门那座孤立的教学楼里,高考班学生近乎封闭复习的那段时间里,我坐在英语A班的那个小教室里。讲台上的甘老师和我们一样,被临近的高考烧得焦头烂额。他是个很情绪化的老师,脾气急起来可以直言不讳地跟男生讲:“我觉得你是扯淡!”不忍心打击我们的时候又会安慰我们:“有的时候,真的,no why,no reason。”

       关于甘老师的英语教学水平,我不想赘述了,关于他的优秀教学范例在百度google上随处可查。我只想说,在那个被高考压得喘不过气的年代,只有他的课堂上可以传出少有的,令人心旷神怡的笑声。将死之时,各级优秀教师的奖状和荣誉铺天盖地而来,但是甘老师最需要的,其实还是高考学生难得的笑容吧?

       从前走在校园里,经常对面走来行色匆匆的甘老师,穿着他标志性的绿色条绒外套,跟花白的头发很搭。像我这种平时总是看老师不顺眼的学生,见到他也会像顺溜见了陈司令一般激动起来,谄媚地主动招呼:“甘老师好!”如今我步入社会,每次借着我英语底子的光能获得更多的机会时,却也只能在记忆中缅怀甘老师了。

      教师节已过,还是想写下这篇文字,纪念这位给了我不小的人生影响的甘兰佑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身边的秋天
后一篇:猫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