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2009-08-25 14:25:31)
标签:

杂谈

博主推荐:还有一本其他相关的敏感期书籍没看完,先留一份读书笔记作为备份,等看完孙瑞雪的《捕捉孩子敏感期》再补充。 

有关敏感期年龄段摘要:

一岁多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撕纸和揉纸的需求。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  强烈地依恋安全对象,并会在选择依附对象上精挑细选。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  联系掌握语言阶段,受环境影响会探索有力量的语言和脏话,这与道德规范无关,成人可以平静对待,不必要非得当时制止。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尽量在熟悉的环境中玩耍,父母做事情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

两岁前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在陌生环境碰到陌生物品时习惯于用口的敏感期所建构起来的探索模式先试一下,然后再决定怎么办。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越多地被吸引到对物质的探索,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就越有利。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  观察孩子在主动探索什么,将事物的使用方式用行为展示给孩子,跟着孩子的需求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教程引领孩子去探索。

两岁到五岁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情感探索期,经常自我煽情而哭泣。四岁的孩子已经能承受住哭泣,父母只跟孩子共情即可。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 进入角色扮演敏感期,探索到害怕这个词,就会表演害怕。文化敏感期。

两岁半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肛门期。大脑开始控制括约肌,除了排泄还包括口唇的触觉快感,进入到与性相关的所有器官的重新快感体验期。几个月后,由此出现的吃手行为会自行消失。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 正常情况下,可以把对父母的情感开始移情给同伴。

三岁前:越少适用语言教育越好,孩子会敏感地感受到氛围和家长的内心。

三岁半后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孩子能注意自己的情绪和别人的情绪以及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会由于不理解成人的情绪而受到伤害,到了心智适应探索人的精神的年龄。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    撒谎探索,发现自己知道的事情别人有可能不知道。

四岁前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孩子要求看、摸乳房时可以允许,并严肃而平静地告诉他这是他小时候提供奶的器官,然后穿好衣服,没有任何愧色地带领孩子看裸体画让他观察。但如果孩子没有主动要求不必不当唤醒。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 尽量避免没有规律的分离聚合,这会增加孩子的情绪波动。

四岁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对环境的判断过于朝危险的方向,会让孩子感觉到紧张,这种紧张感会使孩子身心疲惫,没有力量再进行自我的构建。这种情况有可能由于看护人对孩子过于小心造成的。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 明显地需要偶像,内心中开始出现对自我的一些想象。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 有一定生活经验和思考能力,由他自己作出选择。家长跟孩子在讲理时,自己一定要把握住时间的根本,即便是自己输了,也不能把孩子搅乱。

五岁前:睡觉吃手都是正常的,身心满足的孩子一般不会吃很长时间的手。

六岁前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需求都来自于生命的本质,对于儿童本身而言,这些需求都是有意义的。不论认可与否,都至少应该尊重。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 以自我为中心。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 不适合进行任何比赛。

儿童的自我构建过程:想尽方法地给孩子引领工作,找到孩子独立工作的机会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使孩子为为这些能力而自豪愉悦,使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适用自己的能力。

软暴力:很多好心人都会对长得可爱的孩子发起“暴力”,他们喜欢一个孩子就像喜欢一个宠物一样,随便地取乐和逗弄。

对孩子需求的满足:过多的安抚仪式也会使孩子混乱,所以在生活上不要一下把孩子的生活需求档次提到太高,因为人类的创造资源是有限的。

家长的敏感性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及时发现孩子发展中的某个行为会给成人和他自己都带来没有意义的麻烦时,一定要及时调整。敏感地感觉到这是一件有意义的还是没有意义的事情,然后再计算怎样去调整比较有利。精细地计算哪些对孩子是有利的,是可以持续下去的;哪些是有利的却无法持续的;哪些是没有利但却容易做到的。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把成长所必须面对的困难与真正的伤害区分开来。

有关依恋物:孩子依恋安慰物在孩子焦虑时对孩子是有利的,我们成人要做的是找到孩子依恋安慰物的原因,为孩子解决困难,让孩子不在需要安慰物。

有关依恋对象:最重要的依恋对象在时孩子就只依恋这个人,当这个人不在时,孩子会按照自己的排序去依次选择其他的人。在幼年期有多个依恋对象比只有一个依恋对象对儿童要有利得多。

不成熟依恋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孩子无法判断出做哪些事对自己所爱的人有好处,做哪些事对自己所爱的人有伤害,所以孩子越是紧张就越是抓住自己所爱的人不放,这就叫不成熟。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    除了饥饿和寒冷以外,儿童最大的有伤和焦虑就是来自于何依恋对象的分离。

陌生人见面:任何一个不熟悉儿童的成人见了孩子后都不要过于与孩子亲近,最好先不要理孩子,现在孩子周围自然地活动,等孩子放松了再一起玩。在孩子没有接纳成人前,成人不要触摸孩子的身体。

发泄不良情绪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给孩子机会去发泄情绪,如延迟满足,在他发脾气的时候平静地等待,适当地给予感情,唤醒孩子的情绪生命。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  有时候孩子的不良情绪显得延长了,并不是当时的事件造成的,可能是事件之后,周围的人营造的紧张氛围造成的。

规则的制定:成人不喜欢孩子身上出现哪些不良行为,就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那些不良行为。父母将规则的边界装在自己的心里没有展示给孩子,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触犯了父母的边界,父母就会一起暴跳如雷,露出一副与爱和自由相反的面孔。这样肯定会把孩子搞糊涂。

受伤反应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大多数孩子在在自己受伤后,会从成人的表现中来判断自己伤势的轻重,如果成人当时的表现让他感觉到自己是严重的,它就会出现过于爱惜自己的状态。此外,受伤后成人对他的关注程度如果超过平常对他的关注程度,这会使孩子非常留恋,就会延长疾病状态,以获得更多的关爱。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家里有人对孩子比较冷淡,这会使孩子发现不同人对待自己的差别,因而去追求冷淡一方的亲昵感。而自己受伤后冷淡的人变得亲昵起来,对孩子无微不至地关心,等伤渐渐好了之后,那个人又渐渐回到了平时的状态,这会使孩子感觉到非常疑惑,就会自然地想停留在疾病状态。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大自然让人在伤害程度最小时获得了最多的关于伤害的心理承受力,为一生要经历的伤害打下了基础。

对人和物的兴趣:幼儿早期对物的兴趣大于对人的兴趣,学龄前儿童由物转向了人,再由人转向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在孩子对人进行基本的早期探索时期,让孩子确切知道世界是友好的。

简化分别仪式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冗长的分别仪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在安慰孩子,而是在安慰家长自己,孩子需要的是在成长中接纳那个给予他的模式,并去适应它。

            读书笔记——《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李跃儿 - 一休哥的女朋友 - 来自秋天的一片小叶子 如果想打电话安慰孩子,就谈论孩子喜欢的话题,不要逼孩子汇报生活,那是让孩子安慰家长。

孩子判断爱:并不以成人为自己做了什么事来判断,而是以他们心灵对成人的感受来判断成人是否爱他们。所以成人不必把心中的爱表演出来给孩子看,而要把精力放在如何帮助他们成长上。

共情:不要随便给孩子共情,如果没有确实让孩子情绪不好的事情,孩子表现出情绪不好时,家长可以假装没发现,同时营造氛围,引领孩子发现其他有趣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身边的秋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