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渝谭·不一定非要赢在起跑线上
(2021-08-09 05:30:00)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不媚谭/不渝谭 |
运动场上,一声枪响,一个新的征途就此开启。以此借喻,人们常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事实上,千军万马都在起跑线上,就必有输赢。在人生的马拉松赛中,不可能谁都是第一。
谁说一定要赢在起跑线上才能取得最终胜利?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最励志的典型吧——女孩短道速滑起步摔跤却得冠军!
2020-2021年度北京市青少年短道速滑联赛第一站,U8组500米四分之一决赛。8岁女孩马子惠在发令枪响后,刚起步就不慎摔倒。对于任何参赛选手来说,这都是一场灾难。马子惠在人生的第一场正式短道速滑比赛中,就遭遇了这样的挫折。
但她之后的表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面对被其他选手甩在身后的局面,这个女孩没有气馁,毫不犹豫爬起来追了上去。
她的表现很稳,一圈一圈接连超过前面的选手,最终率先冲过终点,也顺利进入决赛,并夺得该项目的冠军。
比起“赢在起跑线”,人生的赛道上更需要这样弯道超越的勇气。“没有完成比赛就要一直去拼”,在马子惠的身上我们读到了勇敢。
其实从这位8岁女孩的经历来看,非常适合参加2021年高考的学生,或许他们的基础并不出色,但是弯道超车的机会是留给每一个不放弃,努力上进,善于思考的勇敢者。不必惧怕你比别人暂时落后,你只需勇敢往前追赶,不问结果。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如果再看看一个人的“高考”成绩:物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看到这样的成绩,你一定会说他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请接着看《人民日报》4月17日载文:一篇发表于2002年5月的论文,因“参考文献”的第一句“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被人投稿至“迷惑行为大赏”。但当大家看到本文作者——钱伟长,原来是中国力学大师!
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18岁那年,尽管在录取考试中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国学功底非常扎实,以中文和历史两个一百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钱伟长一夜之间做了一个决定:弃文从理,科学救国。“我听了以后就火了。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我下决心不学历史了,要学造飞机大炮。”
钱伟长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扑在物理和数学上,四年后他成为8名顺利毕业的学生之一,并且成绩优异。
“那时候跟我一样拼命的有华罗庚。我是很用功的,每天早晨5点到科学馆去背书,可是华罗庚已经背完了。”之后,钱伟长有机会去加拿大学习,拿到博士学位后,他又去美国做博士后,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科研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传来了国内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此时他选择了回国。
回国,是一个勇敢而危险的决定。他多次提出要回国,但冯·卡门始终不点头。1946年5月6日钱伟长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必要的书籍,从洛杉矶乘船回国,当时他34岁。
他的研究项目五花八门,他推导过13000个三角级数求和公式,还研究过汉字计算机编码,发明了获奖的“钱码”。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钱伟长最关心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为建立上海大学倾尽心血,但他没有领过校长的工资,也没有享受过校长的福利。
2010年7月30日6时20分,钱伟长病逝于上海,享年98岁。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这样形容他: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
事实证明,时间是向前的,起点虽重要但无法重现。重现的只有原点,但人生总不能永远回到原点。高起点让你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你接触更多的事物,让你成功得比别人快。但高起点也并非意味着自己日后一定做得比别人好,一定比别人成功。
古代的“神童”仲永,虽赢在起点,但输在了半途,最后沦为一个普通人;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尽管输在了起点,但半途出“黑马”,最后成为了一代帝王。
人生的“起跑线”很多,幼儿园是起跑线,读小学是起跑线,学语文是起跑线,学数学也是起跑线,学英语仍是起跑线……人生每新做一件事,都是“起跑线”。在这些关键处,都说“别输在起跑线上”,然而事实上可能吗?“三头六臂”也不可能个个都第一,处处都第一,事事都第一。“起跑线”只零点几秒,之后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何必太在意是否“输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