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传先:调控新政下,降价不可避免
若将此轮调控视为中国房地产史上最为严厉的调控,一点儿也不为过:从去年十二月十四日开始,调控政策接连出台。春节过后,上涨势头又一轮反弹,从四月十四日起,政府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从金融到土地政策,再到税收政策;从宏观上的“新国十条”,到微观上的“二套房认定标准”,无不显示现政府打压房价的坚守信心,大有房价不跌决不收手之势。而今这种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全国各大城市绝大多数楼市呈现出量价齐跌的态势。但仍不很多楼盘、开发商心存侥幸,仍死扛房价。我们认为,新的形势下,降价已不要避免。其理由如下:
一、从背景来看,此轮调控不同以往。
以往的每轮调控均是调控之后房价新一轮的上涨。这一轮调控是在国家调结构的大势下进行的。这意味着国家将不惜牺牲房地产增长所带来的短期“保增长”的利益,而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来保持房地产的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而不是饮鸠止渴。这表现在:鼓励民营资本向原禁止的领域投资;大力加强保障房的建设和棚户区的改造,弥补过去对保障房的欠帐,改变住房供应体制,改变人们的购房预期。
二、从现实来看,只有降价才换得市场,才能维持生存和图谋发展。
从现在全国的房地产成交来看,呈现出下列特点:
1、各地二手房挂牌量急增,而成交量锐减,成交价格松动;
2、新房成交量呈总体下降趋势、成交价格在下降,各种优惠伴生;
3、新房成交区域发生转向:成交热点向低价房区域(主要是城郊结合部)转移,中心区成交量在下降,而且幅度较大;
4、楼市观望气氛渐浓。
签于上述情势,对于库存产品,只有降价才是唯一出路;而对于还未出炉的产品,则需要走差异化之路,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才能让市场认可。 恒大作为第一个在全国高调降价的企业,已在五月份成为全国成交面积和金额最多的双料冠军;万科虽未高调降价,但已通过优惠在悄悄行动了。
对于无土地储备的房地产企业,笔者认为,若无资金压力,大可不必走降价之路,等市场形势好时再上市也未尝不是可以考虑的光明之路。
但由于房地产发展的区域性,降价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1、一线城市总体降价幅度一定大于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降价幅度一定小于一二线城市的;
2、中心城区的降价幅度一定小于郊区的;
3、新盘的降价幅度一定高于热销中的楼盘。
加载中,请稍候......